- 基本解释
删改修订。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陆放翁诗》:“ 放翁 六十三岁在 严州 刻诗,已将旧稿痛加删汰。六十六岁家居,又删订诗稿。”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九节:“经 孔子 删订六经,聚徒讲学,不仅造成了整套的思想体系,而且培养了大批儒学传播者。”
- 基本含义
- 编辑、删除和修订。
- 详细解释
- 删订是指对文稿、书籍等进行删除、修订和编辑的过程。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对文稿进行精心修改和修订,以便达到更高的质量和准确度。
- 使用场景
- 删订常常用在写作、出版、校对等领域。也可以用来形容对自己的行为、言辞进行反思和修正的过程。
- 故事起源
- 删订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中,原文是“文采从容,骨骼删订”。后来,这个成语逐渐被人们引申为编辑和修订的意义。
- 词语结构
- 删订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动词是“删”,宾语是“订”。
- 例句
- 1. 他花了很多时间删订自己的小说,使得作品更加精彩。2. 这本书经过了多次删订,才最终出版。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删订”联想成在文稿上进行删去和修改的过程,可以想象一个编辑在用红笔进行删改的场景,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关于写作、出版和校对的知识,深入了解删订的过程和技巧。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删订了我的作文,帮我改正了很多错误。2. 初中生:我在写作文的时候,经常需要对自己的句子进行删订,使得文章更加流畅。3. 高中生:为了提高作文的质量,我会反复进行删订,直到达到自己满意的水平。4. 大学生:在写论文之前,我会进行严格的删订和修改,以确保论文的准确性和逻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