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均匀妥贴。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书画》:“若笔画多寡相近者,须令大小均停。”
(2).谓平板而少变化。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医师》:“今之用药者,大抵杂泛而均停,既见之不明,而又治之不勇,病所以不能愈也。”
- 基本含义
- 停止一切行动,平静无动。
- 详细解释
- 指一切活动都停止,一片寂静无声。形容环境极为安静,没有任何声音和动作。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环境安静、没有声音的场合,也用来形容一切行动都停止的状态。
- 故事起源
- 《左传·僖公二十年》中有一则故事,齐国的使者到晋国去,晋国国君晋文公命令国内所有的人都不准说话,不准行动,不准有丝毫声音。使者来到晋国,只见晋国内一片寂静,人们都停下了一切行动,没有声音。这个故事被后人引申为“均停”。
- 词语结构
- 动词+动词,表示动作停止。
- 例句
- 1. 教室里均停了下来,安静得连一根针落地的声音都听得见。2. 风雨过后,整个城市均停了下来,一片宁静。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均停”与“静”联系起来,形象地表示一切行动停止,环境安静。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更多与安静、停止相关的成语,如“寂静无声”、“无声无息”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放学后,街上均停了下来,没有人声和车声。中学生:考试的时候,整个考场均停了下来,只有铅笔在纸上的声音。大学生:夜深人静时,整个校园均停了下来,只有微风拂过树叶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