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指残兵败卒。《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 绍 遣将攻之,连年不能拔”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汉晋春秋》:“前以 西山 陆梁,出兵平讨,会 麴义 餘残,畏诛逃命,故遂住大军,分兵扑荡。”
(2).指残年馀生。 宋 叶适 《谢除宝谟阁直学士提举凤翔府上清太平宫表》:“存留宿旧,閔惜餘残;非必选贤,示将假宠。”
- 基本含义
- 指残留下来的、剩余的部分。
- 详细解释
- 余残原指战争的残余,后来泛指残存下来的、没有完全消失或消散的东西。它强调了事物的残存和继续存在,有时也可以指事物的残缺或不完整。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一些事物的残余、剩余部分,或者表示某个事物的不完整或不全面。
-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末年。当时,北魏统治者孝文帝曾经征战四方,国土广袤,但是战争造成了许多人民的伤亡和家园的破坏。孝文帝在征战结束后,回朝时看到国家的疮痍和百姓的苦难,感到十分心痛和愧疚。于是,他写下了“余残”二字,表达了对残留下来的伤痕和剩余的疾苦的深深忧虑。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 1. 这座废弃的城市只剩下了几栋建筑物的余残。2. 战争过后,人们开始重建家园,但仍然感受到了战争的余残。3. 历史的余残在这座古老城市的街头巷尾仍然可以看到。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余”字与“剩余”联系起来,表示残留下来的部分。同时,可以将“残”字与“残疾”联系起来,表示不完整或不全面。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余残”相关的成语,如“余音绕梁”、“余波未平”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吃完饭后,碗里还有一些饭粒,这是饭菜的余残。2. 初中生:战争结束后,城市里遗留下来的废墟和破碎的建筑物是战争的余残。3. 高中生: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战争结束后,人们如何面对战争的余残,重建家园的故事。以上是关于成语“余残”的全面学习指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