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高亢的调子。 唐 高骈 《赠歌者》诗之二:“公子邀欢月满楼,佳人揭调唱《伊州》。” 前蜀 毛文锡 《甘州遍》词:“寻芳逐胜欢宴,丝竹不曾休。美人唱,揭调是《甘州》。” 明 杨慎 《丹铅总录·诗话·揭调》:“乐府家谓揭调者,高调也。”
揭短调唆。《金瓶梅词话》第五九回:“那 薛姑子 和 王姑子 两个,在印经处争分钱不平,又使性儿彼此互相揭调。”
- 基本含义
- 揭露真相,揭穿谎言。
- 详细解释
- 指揭发、揭露事物真相,使其暴露出来,揭穿谎言和虚假的言辞。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揭发谎言、揭露真相的场合,也可用于形容揭穿欺骗的行为。
- 故事起源
- 揭调出自《左传·哀公二十八年》。在古代中国,揭调是指扒开乐器琴的盖子,检查琴弦是否调整合适。后来,这个动作引申为揭露事物真相的意思。
- 词语结构
- 动宾结构。
- 例句
- 1. 他通过调查揭调了公司内部的贪污行为。2. 记者的报道揭调了政府官员的腐败问题。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揭调”拆分为“揭”和“调”两个部分来记忆。揭意为揭露,调意为调整。通过调整乐器琴的盖子来揭露琴弦是否调整合适,从而引申为揭发真相。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揭发真相的成语,如“揭竿而起”、“揭底”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揭调了小明偷吃零食的事情。初中生:她揭调了班里一些同学作弊的行为。高中生:他通过揭调,揭发了学校领导的贪污行为。大学生:记者揭调了政府官员的丑闻,让公众重新审视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