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銮旗的词语解释
銮旗的意思
拼音:luán qí    注音:ㄌㄨㄢˊ ㄑㄧˊ
使用场景
成语“銮旗”常用于形容某个组织、个人或事物的权势高峻,具有强大的统治力。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国家的政权、一个组织的领导或一个人的权威等。
例句
1. 这个国家的銮旗在风中飘扬,象征着国家的统一和权威。2. 这个组织的銮旗高高飘扬,显示出它的强大统治力。
基本含义
指皇帝所用的旗帜,也用来比喻权势高峻的旗帜。
基本解释

(1).天子卤簿属车上树立的旗。赤色,编以羽毛,上绣鸾鸟。《后汉书·公孙述传》:“然少为郎,习 汉 家制度,出入法驾,鑾旗旄骑,陈置陛戟,然后輦出房闥。”
(2).指天子车驾。《后汉书·杨秉传》:“王者至尊,出入有常,警蹕而行,静室而止,自非郊庙之事,则鑾旗不驾。” 李贤 注:“《汉官仪》曰‘前驱有云罕,皮轩鑾旗车’也。”参见“ 鑾旗车 ”。
鑾旂:銮旗。《晋书·王鉴传》:“欲使鑾旂无野次之役,圣躬远风尘之劳,而大功坐就, 览 未见其易也。”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皇帝制度和皇帝的权势象征,以更好地理解成语“銮旗”的含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皇帝的銮旗在宫殿前飘扬。2. 初中生:那个组织的銮旗高高飘扬,显示出它的强大统治力。3. 高中生:这个国家的銮旗在风中飘扬,象征着国家的统一和权威。4. 大学生:在历史上,銮旗象征着古代中国皇帝的权威和统治力。
故事起源
成语“銮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帝王时代。在古代,皇帝所用的旗帜被称为“銮旗”,象征着皇权的威严和统治的权威。后来,这个词语被引申为比喻权势高峻的象征。
记忆技巧
可以将“銮旗”与皇帝的权势和统治力联系起来,想象皇帝所用的旗帜高高飘扬的场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词语结构
成语“銮旗”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特定的结构。
详细解释
銮旗是古代中国皇帝所使用的旗帜之一,象征着皇权的威严和统治的权威。成语“銮旗”常用来比喻权势高峻、统治力强大的象征。
(0)
诗文中出现“銮旗”的诗词

大射登歌

道谧金科照,时乂玉条明。

优贤飨礼洽,选德射仪成。

銮旗郁云动,宝轪俨天行。

巾车整三乏,司裘饰五正。

鸣球响高殿,华钟震广庭。

乌号传昔美,淇卫著前名。

揖让皆时杰,升降尽朝英。

附枝观体定,杯水睹心平。

丰觚既来去,燔炙复纵横。

欣看礼乐盛,喜遇黄河清。

(0)

早发兴和

未晓戒严程,鸣弓度塞城。

川云随地起,野火杂星明。

虎旅听笳动,銮旗傍跸行。

草清沙路软,浑觉马蹄轻。

(0)

再和二首·其一

病起江南力未匀,强将冠剑拂埃尘。

木鸡自笑真无用,刍狗何劳收已陈。

行从銮旗风日细,侧听庙乐管弦新。

谁知四载勤劳后,并举成功祚泣辛。

(0)

题赵松雪八骏图

秀麦春风满旧都,王孙行处每踟蹰。

銮旗一去无归日,空写瑶池八骏图。

(0)

扈驾功德寺陪李大司寇于徐二学士登西山对月三首·其二

天行云汉灞陵滨,鄠杜长杨望幸新。

阁道銮旗回日月,周庐警柝拥星辰。

镐京汾水陪清赏,宝地瑶空隔世尘。

其羡枚皋工赋咏,风流还似曲江春。

(0)

梁甫吟

晨行泰山下,兴怀念梁甫。

欲往失所从,荒途亘今古。

却立空踟蹰,忧来与谁语。

日暮遵归途,冥冥暗风雨。

错漠伤怀抱,仅得依门户。

幡然赓长谣,培塿隘齐鲁。

何当执策从銮旗,翼赞登封继三五。

(0)
诗词分类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诗人
张翰 李世熊 费密 刘苍 陈少白 董笃行 李吉甫 金地藏 文秀 魏良臣 柳开 李充 章良能 李亨 陈璚 曹振镛 刘珍 孙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