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母仪一词常用于形容女性的仪表和风度,尤其是母亲的高尚品质和仪态。它可以用来赞美一个女性的优雅和温柔,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女性在言谈举止中展现的大方和得体。
- 例句
- 1. 她的母仪令人赞叹,总是给人一种端庄大方的感觉。2. 这位女演员不仅演技精湛,而且母仪端庄,成为了很多人心目中的偶像。
- 基本含义
- 指母亲的仪态和风度,也泛指女性的仪表和风度。
- 基本解释
(1).人母的仪范。多用于皇后。《<古列女传>小序》:“惟若母仪,贤圣有智,行为仪表,言则中义。” 唐 杜牧 《杜秋娘》诗:“﹝ 竇姬 ﹞误置 代 籍中,两朝尊母仪。” 明 张煌言 《建夷宫词》之八:“掖庭犹説册閼氏,妙选孀闺作母仪。”
(2).指作母亲的仪范。 唐 赵璘 《因话录·宫》卷一:“﹝ 贞懿皇后 ﹞母仪万国,化洽六宫。” 宋 司马光 《论后妃封赠札子》:“皇后敌体至尊,母仪四海。”《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 淑德 、 懿德 ……盖未尝正位中宫,母仪天下,配饗之礼,诚为未允。”
(3).为母之道。 唐 王维 《工部杨尚书夫人墓志铭》:“妇道允谐,母仪俱美。” 明 杨珽 《龙膏记·宠赐》:“夫人 王氏 ,共传妇道母仪;小女 湘英 ,更喜天才国色。” 梁启超 《倡设女学堂启》:“是以三百五篇之训,懃懃於母仪;七十后学之记,腃腃於胎教。”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文化和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与女性美和家庭价值观相关的成语,如“贤妻良母”、“淑女”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妈妈穿着漂亮的裙子,走路都像个母仪。2. 初中生:这位女老师不仅教得好,而且母仪端庄,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 高中生:她的母仪令人钦佩,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交场合都表现得非常得体。
- 故事起源
- 关于母仪成语的具体故事起源暂无明确记载。然而,这个成语的起源可能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母亲的尊重和崇敬有关。在中国文化中,母亲被视为家庭的中心和养育子女的重要角色,因此,母亲的仪态和风度在传统文化中一直被高度推崇。
- 记忆技巧
- 记忆成语“母仪”的技巧可以是联想法。可以将“母仪”联想为一个母亲端庄优雅的仪态,这样有助于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 词语结构
- 成语“母仪”由两个汉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母仪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母”指母亲,表示女性的高尚品质和仪态;“仪”表示仪表、风度。母仪一词形容一个女性具有端庄、优雅、温柔和大方的仪表和风度。
- 近义词
母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