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旧时官吏用骈体文写成的语带滑稽的判词。 宋 洪迈 《容斋随笔·唐书判》:“ 唐 人判语必駢儷,今所传《龙筋凤髓判》及《白乐天集·甲乙判》是也……世俗喜道琐屑遗事,参以滑稽,目为花判。” 宋 刘克庄 《送赵司理归永嘉》诗:“客谈花判健,民道李官清。”
(2).引申为判决。 元 石子章 《竹坞听琴》第三折:“你可甚端冕临三辅,调弦理万民,剗的点检他这姻缘簿,花判他这有情人。”
(3).犹评判。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谢》:“ 秋容 素不解读,涂鸦不可辨认,花判已,自顾不如 小谢 ,有惭色。” 何垠 注:“花判,如五花判事,犹言判其好丑也。”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外表或外貌非常漂亮,但内心却十分邪恶。
- 详细解释
- 花判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花”和“判”。其中,“花”指的是美丽的花朵,代表外表的美丽;“判”指的是判决,代表内心的邪恶。因此,花判形容一个人外表美丽,但内心却邪恶。
- 使用场景
- 花判常用于形容那些外表美丽,但内心却阴险狡诈的人。可以用来指代虚伪的人、假装友善的人等。
- 故事起源
- 关于花判的故事并不是很明确,但可以从成语的结构来推测其起源。花判的结构是形容词 + 名词,符合汉语成语的常见结构。因此,花判可能是在描述某个人的外表和内心时,将两个相对的词语组合而成的。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 + 名词
- 例句
- 1. 她看起来很温柔善良,实际上是个花判。2. 这个人表面上对你很好,但他其实是个花判。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花判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穿着华丽的花衣服,但脸上却带着邪恶的笑容,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花判相关的成语,如“花言巧语”、“判若两人”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的外表看起来很漂亮,但我觉得她是个花判。2. 初中生:这个男生看起来很阳光帅气,但他其实是个花判。3. 高中生:她的外表很出色,但她心机很深,是个典型的花判。4. 大学生:他的外表很迷人,但他的内心却十分阴暗,真是个花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