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相对而语。 汉 王褒 《九怀·通路》:“假寐兮愍斯,谁可与兮寤语。” 南朝 齐 谢朓 《游后园赋》:“藉宴私而游衍,时寤语而逍遥。” 唐 王建 《山中寄及第故人》诗:“往往空室中,寤语説珪璋。” 王闿运 《莫姬哀词》:“餘生每话,寤语谁譍。”
- 基本含义
- 寤语是一个意为“醒悟之言”的成语,表示某人在某个特定时刻突然明白事理或觉悟到真相。
- 详细解释
- 寤语由两个字组成,寤和语。寤指醒悟、觉醒,语指言语、话语。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在某个时刻被某种言语或事件所触动,从而醒悟到事情的真相或原理。
- 使用场景
- 寤语常常用于形容某人在某个时刻突然明白了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或某个事情的真相。它强调了觉悟的重要性,并且暗示了醒悟的力量。
- 故事起源
- 寤语最早来源于《战国策·齐策四》。故事中,齐国的孟尝君在战争中被困,无法找到逃生的出路。他一直在思考如何摆脱困境,但没有任何头绪。直到有一天,他听到了一个农夫对他的妻子说:“你看,这只小鸟在笼子里挣扎,它想要自由。”孟尝君突然醒悟,他意识到自己就像那只被困的小鸟,只有通过改变策略,才能找到解脱的方法。于是,他成功逃离了困境。这个故事形象地表达了寤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寤语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两个形容词和一个名词组成。
- 例句
- 1. 在听到老师的一席话后,他终于寤语了,明白了自己的不足之处。2. 她在经历了一场失败后,寤语了人生的真谛,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寤语与“醒悟”、“明白”等词语联系在一起来记忆。此外,寤语的结构简洁明了,也有助于记忆。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意义的成语,如“顿悟”、“豁然开朗”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在读了一本启发性的故事后,寤语了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中学生: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我终于寤语了自己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科学家。大学生:在实习期间,我通过观察和学习,寤语了商业运作的复杂性。成年人:当我经历了一次人生的低谷后,我寤语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