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4日(农历三月廿七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诬言的词语解释
诬言的意思
拼音:wū yán    注音:ㄨ ㄧㄢˊ
基本解释

(1).虚伪的话。《墨子·非儒下》:“儒者:‘迎妻,妻之奉祭祀,子将守宗庙,故重之。’应之曰:‘此诬言也。’”
(2).捏造说。《汉书·广川惠王刘越传》:“ 昭信 知 去 已怒,即诬言 望卿 歷指郎吏卧处,具知其主名,又言郎中令锦被,疑有姦。” 元 尚仲贤 《单鞭夺槊》第二折:“如今把 敬德 下在牢中,诬言他有二心,思量重回山后去。”

基本含义
指无中生有地捏造事实、故意诋毁他人的过错或错误。
详细解释
诬言是由“诬”和“言”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诬”表示捏造、诋毁,而“言”表示言语、言论。诬言指的是无中生有地捏造事实,故意诋毁他人的过错或错误。这是一种恶意的行为,旨在破坏他人的声誉和信誉。
使用场景
诬言常用于描述某人无端指责他人,故意捏造谣言,以达到诋毁他人目的的情况。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批评那些恶意中伤他人、散布谣言的行为。
故事起源
关于诬言的故事起源已无法考证。然而,这个成语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经常出现,说明它在古代社会中已经被广泛使用。
词语结构
诬言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诬”是动词,表示捏造、诋毁;“言”是名词,表示言语、言论。
例句
1. 他对我进行了无端的诬言,完全是出于嫉妒心理。2. 别人的成功他无法接受,只好用诬言来诋毁对方的努力。
记忆技巧
可以用“无中生有”的意象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无中生有地捏造出一些话语来诋毁他人,这就是诬言的含义。
延伸学习
你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关于诬言的相关故事和典故,以深入理解这个成语在文化背景中的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别听信别人的诬言,要相信自己的判断。2. 中学生:我们应该用事实来辩驳他人的诬言,而不是被动地接受。3. 大学生:在网络时代,我们要学会辨别谣言和诬言,保护自己的权益和声誉。
(0)
诗文中出现“诬言”的诗词

感兴二十一首·其九

秦帝扫六合,汉武开边疆。

雷霆肃号令,日月昭辉光。

搏桑海日出,驾石驱桥梁。

徐市去不返,溟波浩茫茫。

嵩高一登览,山呼撼穹苍。

汉史岂足纪,诬言有荒唐。

蓬莱何时到,白骨归山冈。

惜哉英雄主,弱弄非刚强。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王廷相 沈与求 苏洵 吕南公 朱敦儒 王国维 屈原 梁启超 骆宾王 纳兰性德 颜真卿 韦庄 皇甫冉 丘浚 程嘉燧 陈三立 薛能 张继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