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大规模的社会运动、人群激动、思想激荡等情景。也可以用来形容自然界的现象,如汹涌的海浪、汹涌的洪水等。
- 例句
- 1. 这场运动激起了人们内心的汹动。2. 看到那些汹动的海浪,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3. 这个城市的发展一片汹动,处处都是繁荣的景象。
- 基本含义
- 形容水流、人群、思想等激烈、猛烈、翻腾澎湃的状态。
- 基本解释
亦作“汹动”。喧扰不宁。 宋 苏轼 《论叶温叟分擘度牒不公状》:“切缘度牒三百道,约直钱五万餘贯。所在商贾富民,为之奔走汹动。” 宋 叶适 《蔡知阁墓志铭》:“自是中外讹言相汹动,无不讥切过宫者。”《宋史·河渠志七》:“ 运河 自州前至北郭,穿闤闠中盖十四五里,每将兴工,市肆汹动,公私骚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偷桃》:“忽有一人率披髮童,荷担而上,似有所白,万声汹动,亦不闻为何语。”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汹动”相关的成语,如“汹涌澎湃”、“声势浩大”等,来扩大词汇量并加深对激烈、猛烈状态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看到汹动的大海,我感到非常兴奋。2. 初中生:社会上的汹动情绪让我感到有些担忧。3. 高中生:在青春期,我们的情绪常常会汹动不安。4. 大学生:大家对于社会问题的汹动态度需要理智思考。5. 成年人:经历了社会的汹动后,我更加珍惜家庭的平静。
- 故事起源
- 《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项羽率军攻破秦军,但刘邦却趁机夺取了关中地区。项羽十分愤怒,率领大军追击刘邦。在巨鹿之战中,刘邦率军围困项羽,项羽军队陷入困境,士气低落。这时,项羽的亲信韩信前来劝说,用“汹动”来形容刘邦的军队,激励士气,最终帮助项羽逃脱围困。从此,汹动成为形容人群激动、士气高昂的词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汹动”与“翻腾澎湃”联系起来,形象地描述了其激烈、猛烈的状态。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动词
- 详细解释
- 汹动形容水流、人群、思想等激烈、猛烈、翻腾澎湃的状态。在水流方面,指水势急湍,波涛翻滚;在人群方面,指人群热烈激动,声势浩大;在思想方面,指思想热烈激动,情绪激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