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理枉可以用于形容对待争议性问题时的态度,也可以用于劝诫他人不要以偏概全,要有公正的判断力。此外,理枉还可以用于表达对待事物时应该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
- 例句
- 1. 他总是能够理枉曲直,对待问题非常公正。2. 在面对争议时,我们应该保持理枉的态度,不要被偏见左右。
- 基本含义
- 正确地对待曲解和偏见,不偏不倚地理解事物。
- 基本解释
理正枉屈。《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重大之狱,三推六问’,大略多守着现成的案,能有几个伸冤理枉的?”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公正、公平相关的成语,如“公正无私”、“公平合理”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理枉曲直,不要随意评价别人。2. 初中生:我觉得做裁判需要有理枉的能力,不能被表面上的偏见影响判断。3. 高中生:在历史课上,老师教我们要用理枉的态度去看待历史事件,不能以现在的观念去评判过去的事情。4. 大学生: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有理枉的思维,不要被个人偏见左右,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
- 故事起源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记载了一位叫虞卿的人。他在平原君的宴会上见到了一位被人诬陷的妇人,虞卿对她的诬陷进行了调查,最终还原了事实真相。平原君对他的公正正义深感敬佩,称赞他是“理枉之士”。从此,“理枉”成为了一个词语,用来形容对待事物和人的公正态度。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理枉”联想为一个人在处理问题时,一手拿着尺子,一手拿着弯曲的木棍,表示他能够正确地对待曲解和偏见,不偏不倚地理解事物。
- 词语结构
- 理枉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理”是动词,意为正确地理解;“枉”是形容词,意为偏曲、曲解。
- 详细解释
- 理枉意为正确地对待曲解和偏见,不偏不倚地理解事物。这个成语强调了对待问题、事物或人的客观公正态度,不以个人的主观偏见来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