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拼音:tuō jiǎo
解释: 明清家具术语。条案两足不装入托子,而在下档下面设一块牙头着地的“F”牙板,这种结构式样名曰“拖脚”。
- 基本含义
- 形容行动迟缓,不能及时跟上。
- 详细解释
- 拖脚是指行走时脚步迟缓,不能与他人保持同步。引申为行动迟缓,不能及时跟上。比喻做事拖延,不积极主动。
- 使用场景
- 拖脚常用于形容人的行动迟缓,无法配合他人的节奏。可以用于形容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中的拖延行为。也可以用于形容团队合作中某个人的不积极态度。
- 故事起源
- 关于拖脚的故事起源并不明确,但这个成语的意义与现实生活中的行走动作有关。行走时脚步迟缓的人会拖慢整个队伍的速度,因此拖脚也引申为行动迟缓,不能及时跟上。
- 词语结构
- 拖脚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拖表示行动迟缓,脚表示脚步。这个成语的结构简单明了,容易理解。
- 例句
- 1. 他做事总是拖脚,没办法按时完成任务。2. 这个项目的进度一直拖脚,需要加快工作节奏。3. 不要拖脚,及时行动才能取得更好的结果。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记忆拖脚这个成语:1. 将“拖”字与行走时脚步迟缓的形象联系起来,形成联想。2. 想象自己在行走时脚步迟缓,无法与他人保持同步的场景。3. 将拖脚这个成语与拖延行为联系起来,形成记忆的关联。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拖脚相关的成语,例如“拖泥带水”、“拖鞋带”等,可以进一步扩展对这个主题的学习。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上学总是拖脚,经常迟到。2. 初中生:他们的合作项目一直拖脚,导致无法按时完成。3. 高中生:她的学习态度拖脚,没有积极主动去钻研知识。4. 大学生:他在找工作时拖脚,没有及时投递简历。5. 成年人:我意识到自己在工作中有拖脚的习惯,正在努力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