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傲俗多用于贬义,形容那些自以为高人一等、看不起别人的人。可以用来批评那些追求虚荣和表面光鲜的人,同时也可以用来警示自己不要过于自负和傲慢。
- 例句
- 1. 他总是傲俗地看待别人的努力和成就。2. 这个人傲俗得连朋友都没有。
- 基本含义
- 傲慢地看不起世俗的言行。
- 基本解释
谓蔑视俗人。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世人闻 戴叔鸞 、 阮嗣宗 傲俗自放,见谓大度。” 唐 刘长卿 《南湖送徐二十七西上》诗:“傲俗宜纱帽,干时倚布衣。”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傲俗相关的成语,例如“傲视群雄”、“傲然挺立”等,以拓展对傲慢态度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傲俗地拒绝和其他同学一起玩。2. 初中生:她总是对别人的成绩傲俗地不屑一顾。3. 高中生:这位学霸总是傲俗地看待其他同学的努力。4. 大学生:他傲俗地看不起那些只追求物质享受的人。5. 成年人:他总是傲俗地对待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 故事起源
- 《晏子使楚》是傲俗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故事中,晏子是战国时期的一个有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有一次,晏子去楚国访问,楚国的贵族们都穿着华丽的服饰,行为举止炫耀奢华。晏子看到他们的举止后,感到非常厌恶,他认为这些人的表面光鲜只是虚假的掩饰,内心却是庸俗和低劣的。因此,他用“傲俗”这个成语来形容这些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傲俗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高高在上地站在世俗的头上,表示他傲慢地看不起世俗的言行。
- 词语结构
- 傲俗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傲”和“俗”。
- 详细解释
- 傲俗是由“傲”和“俗”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意为傲慢地看不起世俗的言行。这个成语形容人对世俗的虚浮、浅薄和庸俗行为持有不屑的态度,表现出自己高尚的品质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