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参酌详审。《梁书·徐勉传》:“ 天监 元年, 佟之 ( 何佟之 )启审省置之宜,敕使外详。时尚书参详,以天地初革,庶务权舆,宜俟隆平,徐议删撰。” 唐 陈子昂 《为陈舍人让官表》:“预参详於詔狱,叨奬渥於宸阶。”粤剧《关汉卿》第六幕:“且将 朱帘秀 收监,待我参详定谳。”
(2).思量;琢磨。《敦煌变文集·频婆娑罗王变文》:“心头託首细参详,世事从来不久长。” 明 袁宏道 《送武冈州判张子之任》诗:“胥徒勤检点,蛮语细参详。” 峻青 《海啸》第四章四一:“这个嘛, 赵司令 你自己慢慢参详去吧。”
(3).犹端详。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三折:“正行中举目参详,见雄纠纠公人如虎狼。”
- 基本含义
- 仔细观察、详细研究
- 详细解释
- 参详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参”意为参考、查阅,第二个字“详”意为详细、仔细。参详的基本含义是指仔细观察、详细研究某事物,以获得更深入的了解。
- 使用场景
- 参详这个成语可以用于描述对某个问题、事物进行深入研究、观察的情景。比如,可以用于学习科学知识、研究历史事件、解读文学作品等。
- 故事起源
- 参详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学者。相传,有一位叫做郑玄的学者,他在研究古代经典文献时非常认真,常常对每个字都进行详细的研究和解释。因此,人们就用“参详”来形容他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 词语结构
- 参详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参”和“详”。
- 例句
- 1. 他花了很多时间参详这本书,终于对其中的知识有了深入的理解。2. 在做研究项目之前,我们需要先对相关资料进行参详。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参”字理解为参考、查阅,将“详”字理解为详细、仔细,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参差不齐”、“参透”等,来拓展对汉语成语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参详这本科普书,学到更多的知识。2. 初中生:老师要求我们对这个实验进行参详,以便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3. 高中生:在写论文之前,我需要对相关文献进行参详,以支持我的观点。4. 大学生:为了深入研究这个课题,我花了很多时间参详相关的学术资料。5. 成年人:在做决策之前,我们应该参详各种信息,以便做出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