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参详的词语解释
参详的意思
拼音:cān xiáng    注音:ㄘㄢ ㄒㄧㄤˊ
基本解释

(1).参酌详审。《梁书·徐勉传》:“ 天监 元年, 佟之 ( 何佟之 )启审省置之宜,敕使外详。时尚书参详,以天地初革,庶务权舆,宜俟隆平,徐议删撰。” 唐 陈子昂 《为陈舍人让官表》:“预参详於詔狱,叨奬渥於宸阶。”粤剧《关汉卿》第六幕:“且将 朱帘秀 收监,待我参详定谳。”
(2).思量;琢磨。《敦煌变文集·频婆娑罗王变文》:“心头託首细参详,世事从来不久长。” 明 袁宏道 《送武冈州判张子之任》诗:“胥徒勤检点,蛮语细参详。” 峻青 《海啸》第四章四一:“这个嘛, 赵司令 你自己慢慢参详去吧。”
(3).犹端详。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三折:“正行中举目参详,见雄纠纠公人如虎狼。”

基本含义
仔细观察、详细研究
详细解释
参详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参”意为参考、查阅,第二个字“详”意为详细、仔细。参详的基本含义是指仔细观察、详细研究某事物,以获得更深入的了解。
使用场景
参详这个成语可以用于描述对某个问题、事物进行深入研究、观察的情景。比如,可以用于学习科学知识、研究历史事件、解读文学作品等。
故事起源
参详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学者。相传,有一位叫做郑玄的学者,他在研究古代经典文献时非常认真,常常对每个字都进行详细的研究和解释。因此,人们就用“参详”来形容他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词语结构
参详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参”和“详”。
例句
1. 他花了很多时间参详这本书,终于对其中的知识有了深入的理解。2. 在做研究项目之前,我们需要先对相关资料进行参详。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参”字理解为参考、查阅,将“详”字理解为详细、仔细,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参差不齐”、“参透”等,来拓展对汉语成语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参详这本科普书,学到更多的知识。2. 初中生:老师要求我们对这个实验进行参详,以便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3. 高中生:在写论文之前,我需要对相关文献进行参详,以支持我的观点。4. 大学生:为了深入研究这个课题,我花了很多时间参详相关的学术资料。5. 成年人:在做决策之前,我们应该参详各种信息,以便做出明智的选择。
(0)
诗文中出现“参详”的诗词

丑奴儿令.落红.艳情

低头一霎风光变,多大心肠。没处参详

做个生疏故试郎。何须抵死推侬去,后约何妨。

却费商量。难得今宵是乍凉。

(0)

寄女·其三

宝塔高十层,巍峨天主堂。

蹇人欲上天,引手能扶将。

指挥十字架,闪闪碧眼光。

土人手执棰,驱之如虎狼。

苏州大都会,新辟通商场。

蜃气嘘作楼,马鬣化为墙。

行有女欧丝,条条出空桑。

载我金钱去,百帆复千箱。

我奉大府檄,奔走吴之江。

一月三往来,往来趁夜航。

彼酋领事官,时时从商量。

喜则轩眉笑,怒或虬髯张。

岂免斗唇舌,时复摅肝肠。

世人别颜色,或白亦或黄。

黑奴汝所知,汝曾至南荒。

昔有女王国,曾封亲魏王。

文身易断发,鳞介被冠裳。

自我竖降幡,亦附强国强。

汝弟捧地球,手指海中央。

区区黑子大,胡为战则赢?

汝母口诵经,佛国今何方?

如何伏魔者,怒目无金刚?

聪明汝胜母,书付汝参详

慎勿给人看,看则疑荒唐。

(0)

逍遥咏·其八

离男坎女甚清廉,金鼎分毫上火炎。

莫把馀心怀利用,古先学士诫无厌。

深藏异宝参详理,已渐成形旋要添。

运转但教经岁月,光扬溢目众人瞻。

(0)

水调歌头.显性理

至道无言说,神功妙莫量。

本来具足,添之无碍减无妨。

不在多闻广学,只要潜通默会,定里细参详

个中端的意,元不离中黄。圆陀陀,光烁烁,现堂堂。

无余无欠,通身无象合真常。

只这而今默识,便是当年弥勒,直下要承当。

开放顶门眼,遍界不能藏。

(0)

逍遥咏·其二

无为道大入幽玄,几许风光慕昔贤。

对境尽同闲见识,忙中皆是急相煎。

配匹直须宽雅淡,会有逢时不偶然。

修鍊但教坚志气,参详稳审更周旋。

(0)

行香子.劝徐老奉善

苦海茫茫。深可悲伤。个风风、稍悟真常。

衣冠不整,俗业消亡。乃了真功,忘彼我,没参详

身入圆光。宝现嘉祥。瑞烟笼、七朵莲芳。

重开玉蕊,复结银霜。透太虚中,无衰老,永清凉。

(0)
诗词分类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诗人
高茂卿 岳伯川 邾仲谊 庾吉甫 脱脱 李寿卿 汪元亨 高文秀 不忽木 睢景臣 陈敷 胡奎 卢龙云 曹家达 彭汝砺 释德洪 邵宝 释函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