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遍问。 唐 韩愈 《平淮西碑》:“皇帝歷问于朝,一二臣外,皆曰:‘ 蔡帅 之不廷授,于今五十年。’”
- 基本含义
- 指详细地询问、追问,以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或真相。
- 详细解释
- 历问是指追问事情的来龙去脉或真相,以达到了解事情的目的。它强调要详细地询问,不放过任何细节,以确保得到准确的信息。历问常常用于调查、审讯、讯问等场合。它也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表示对某个问题或情况的深入了解和探究。
- 使用场景
- 历问常用于正式场合,如法庭审讯、调查讯问等。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描述对某个问题的详细追问,或者对某个人的了解和探究。
- 故事起源
- 历问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在古代社会中,法官需要详细地询问被告人的事情来龙去脉,以了解案情和判断对错。因此,历问成为了法官们的重要工作之一。后来,这个成语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
- 词语结构
- 历问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两个字组成。其中,“历”是动词,表示追问、详细了解的意思;“问”是宾语,表示询问、追问的对象。
- 例句
- 1. 法官历问了被告人的犯罪动机和过程。2. 他历问了很多人,最终找到了失踪的线索。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历问”与“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自己是一个调查员或法官,需要详细追问来了解事情的真相。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成语,如“追问”、“详询”等,以扩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老师历问了我为什么没完成作业。初中生:警察历问了目击者,希望找到犯罪嫌疑人。高中生:面试官历问了我的实习经验和专业技能。大学生:老师历问了我们对课程的理解和研究方向。成年人:调查人员历问了目击者,希望找到事故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