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仪注的词语解释
仪注的意思
拼音:yí zhù    注音:ㄧˊ ㄓㄨˋ
使用场景
仪注通常用于形容遵守规范、遵循标准的行为举止。它可以用来表达对于遵守规则的重视,也可以用来批评不守规矩的行为。例如,你可以说一个人的仪注很好,意思是他的行为规范合乎礼仪,也可以说某人的仪注不够,表示他的行为不符合规范。
例句
1. 他的仪注非常好,从来不迟到。2. 这个学校非常注重学生的仪注教育。
基本含义
指标准、规范。也可指礼仪的规矩。
基本解释

(1).指测天的法式。《后汉书·律历志中》:“ 衡 兴 参案仪注,考往校今,以为《九道法》最密。”
(2).制度;仪节。 南朝 梁 沉约 《议乘舆升殿疏》:“正会仪注,御出乘舆至 太极殿 前,纳舄升阶。”《南史·陈鄱阳王伯山传》:“ 武帝 时,天下草创,诸王受封,仪注多闕。”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 张耆 ﹞第八子 得一 知 贝州 , 王则 反,不能死节,又为之制定仪注,伏诛。” 明 张煌言 《建夷宫词》之七:“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 茅盾 《锻炼》九:“这也不知是何年何月定下来的仪注,如果不把两张八仙桌拼起来再盖上一块白布,那会议就不够正式。”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中国古代礼仪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礼记》这本经典著作,了解更多关于古代礼仪的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遵守学校的仪注,按时上课,不说脏话。2. 初中生:作为学生,我们应该遵守社交场合的仪注,不打闹、不吵架。3. 高中生:考试时要遵守考场的仪注,不作弊,不抄袭。4. 大学生:在社会上要遵守职业的仪注,不泄露公司机密,不接受贿赂。
故事起源
仪注一词最早出现在《礼记·乐记》中,这是一本记载古代礼仪规范的书籍。在古代,仪注是帝王、贵族和官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通过遵守仪注,人们可以维护社会秩序,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仪注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仪表整齐的队伍中,举止规范,这就是符合仪注的形象。
词语结构
仪注是一个名词性成语,由两个字组成。
详细解释
仪注一词源自《礼记·乐记》中的“仪注之书”,意为规定礼仪的书籍。后来引申为规范、标准的意思。它强调了人们在行为举止上应该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标准来行事,以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形象。
(0)
诗文中出现“仪注”的诗词

建夷宫词十首·其七

上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

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躬逢太后婚。

(0)

升祔庆成

明诏初发中,奉慈讲升祔。

考典下容台,集议付近署。

双礼稽国章,大义推经据。

参覆经宰司,裁定皆宸虑。

献后正壶仪,仍几被遗顾。

拥佑隆帝室,清夷赞王路。

懿主钟景命,禖宫开庆祚。

灵长繄发祥,熙洽本垂裕。

蓬阙邈仙軿,柏城拱寒树。

别飨隔昭穆,时思怵霜露。

阳月日上辛,斋居待清曙。

当衙荐宝册,夹道陈卤簿。

玉色俨庄栗,渊衷缅驰慕。

端闱出翟车,黄道回天步。

千官陪祠庭,秘祐宁神御。

盛德配不祧,至孝始如素。

穹厚昭精纯,蕃夷入仪注

涣汗肆庆宥,需云均膏饫。

广爱形海区,教忠宪侯度。

下臣叨载笔,书法资典故。

(0)

宫词·其七

中使传宣出未央,外宫庭燎发荣光。

怪来连夜催仪注,元是平明册五王。

(0)

太师中书令魏国公册赠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赵挽歌·其二

经纬千年业,陶镕万物功。

藩垣龙节在,禁掖凤池空。

卤簿蒙寒雨,铭旌飏晓风。

太常草仪注,全似葬周公。

(0)

别语·其二

但许重来不恨迟,闺房仪注已详知。

君家自惯迎桃叶,妾嫁何辞待牧之。

杂坐不欢逃客酒,闲时无事背郎诗。

风暖欲脱心虽久,拼为同心耐几时。

(0)

天宝宫词四首·其一

羽士承恩列上仙,宝花十树照当筵。

宫中未有新仪注,旋检先朝纳妇篇。

(0)
诗词分类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诗人
韦承庆 李琮 滕白 胡梦昱 张纮 干宝 李昪 荀勖 项羽 吴彩鸾 黄宗会 陈函辉 何胤 薛曜 李致远 留正 刘旦 龙仁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