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仗义 zhàngyì
(1) [from a sense of justice]∶主持公道
仗义直言
(2) [be loyal (to friends)]∶重义气;守信用
他们这么不仗义,我们也就别客气了
- 详细解释
(1).主持正义。《汉书·贾谊传》:“顾行而忘利,守节而仗义,故可以託不御之权,可以寄六尺之孤。” 唐 李德裕 《荐处士李源表》:“自 天寳 之后,俗尚浮华,士罕仗义,人怀苟免。”《明史·程启充传》:“帝曰:‘ 守仁 一闻 宸濠 变,仗义兴兵,戡定大难,特加封爵,以酬大功,不必更议。’”
(2).谓讲义气。 沉从文 《泥涂》:“这个人做事真是特别仗义热心!”
- 基本含义
- 指站在正义一方,为了公正和道义而奋不顾身的行为。
- 使用场景
- 仗义一词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关键时刻站出来,为他人或社会公益事业做出牺牲和贡献的行为。这个成语常被用于赞美那些有勇气和正义感的人,鼓励人们在面对不公和不道德的行为时勇敢地站出来。
- 故事起源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廉颇和蔺相如两位古代将领的故事。他们都是仗义而出名的人物,为了正义和国家的利益,勇敢地站出来,不惧强敌。这个故事使得“仗义”一词成为了表达正义和勇气的代名词。
- 词语结构
- 仗义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要求。
- 例句
- 1. 他仗义地站出来,为受欺负的同学做了正义的事。2. 在困难时刻,他毫不犹豫地仗义相助,保护了弱者。3.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应该勇敢地仗义为正义而战。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仗义”与“正义”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同时,可以尝试将这个成语与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联系起来,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仗义”相关的成语,例如“义无反顾”、“舍己为人”等,来丰富对这个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仗义地帮助同学找回了丢失的书包。2. 初中生:面对欺负同学的行为,他毫不犹豫地仗义出手。3. 高中生:她仗义地站出来,为被欺负的同学讨回了公道。4. 大学生:他毕业后决定从事公益事业,为社会做出仗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