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矍铄一词通常用来形容老年人精神矍铄,意志坚定,精神焕发的状态。也可以用来形容其他年龄段的人,表示他们精神矍铄,意志坚定,有活力。
- 例句
- 1. 老张虽年过古稀,但他的精神依然矍铄,每天都活力十足。2. 这位老教授虽然已经退休多年,但他的思维依然矍铄,仍然在学术界有很高的声誉。
- 反义词
软弱、龙锺、苍老
- 基本含义
- 形容老人精神矍铄,意志坚定,精神焕发。
- 基本解释
◎ 矍铄 juéshuò
[hale and hearty] 形容老人目光炯炯、精神健旺
矍铄哉,是翁也。——《后汉书·马援传》
精神矍铄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老年人精神状态相关的成语,如老当益壮、耄耋之年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爷爷虽然已经70多岁了,但他的精神矍铄,每天都陪我一起玩耍。2. 初中生:这位老师虽然已经退休了,但他的思维依然矍铄,给我们上课非常有趣。3. 高中生:这位作家虽然已经80多岁了,但他的笔下依然矍铄,作品仍然充满活力。4. 大学生:这位教授虽然年纪已经很大,但他的学识依然矍铄,每次听他讲课都能受益匪浅。
- 故事起源
- 矍铄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中,是由鲁国大夫子产的儿子子犯在战场上表现出的英勇和坚定意志的形象引申而来。
- 英文翻译
1.[书] hale and hearty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矍铄的发音与“绝说”相近,联想到老人绝对有话要说,表示老人精神矍铄,意志坚定。
- 词语结构
- 矍铄是由两个形容词组成的成语,表示老人精神矍铄,意志坚定。
- 详细解释
形容老人目光炯炯、精神健旺。《后汉书·马援传》:“ 援 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鑠哉,是翁也!’” 唐 刘禹锡 《赠致仕滕庶子》诗:“矍鑠据鞍时骋健,殷勤把酒尚多情。”《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 鲜于同 时年六十有一,年齿虽增,矍鑠如旧。” 清 刘大櫆 《祭望溪先生文》:“登楼拾级,不赖人扶。谓公矍鑠,百年可逾。”
- 近义词
健旺、抖擞、强壮、矫健、刚强、坚定、坚强、坚硬、强硬、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