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阿赖耶识的词语解释
阿赖耶识的意思
拼音:ā lài yē shí    注音:ㄚ ㄌㄞˋ ㄧㄜ ㄕㄧˊ
使用场景
阿赖耶识常用于佛教讲述中,描述人们的意识和觉知活动。它可以用来探讨人类思想的本源和意识的起源,也可以用来解释人们的行为和体验。
例句
1. 他修炼佛法多年,对阿赖耶识有着深刻的理解。2. 在冥想中,他能够观察到自己的阿赖耶识的运动。
基本含义
阿赖耶识,佛教术语,指识、意识、觉知等意思。
基本解释

亦作“ 阿黎耶识 ”。梵语的译音。意译为“藏识”。为佛教大乘唯识宗的内在心识的第八识,是世界和众生“自我”的本源,它含藏着一切事物的种子,也是轮回的主体和解脱的依据。 清 龚自珍 《南岳大师<大乘止观>科判》:“止观境界分三科:一、真实性,即真如;一、依他性,即第八阿黎耶识;一、分别性,即第六、第七识。”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第二自性,由第八阿赖耶识、第七末那识,与眼、耳、鼻、舌、身等五识虚妄分别而成。” 范文澜 《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末那识意为自我本体的显现,站在自我本体后面的那种自我本体,叫做第八识,即阿赖耶识。”

延伸学习
如果对佛教的教义和哲学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有关佛教的经典著作,了解更多关于阿赖耶识的深入内容。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学佛法的时候,老师教我要观察自己的阿赖耶识。2. 初中生:佛教中的阿赖耶识是人们思想和意识的根源。3. 高中生:阿赖耶识是佛教中重要的概念,需要深入理解和研究。4. 大学生:在修行佛法的过程中,要认识和观照自己的阿赖耶识。5. 成人:佛教思想中的阿赖耶识对于探索人类意识和思想的本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故事起源
阿赖耶识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大乘起信论》中,是由中国唐代的净土宗大师唐朝道密所创。他在论著中详细阐述了阿赖耶识的概念和作用,对佛教教义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阿赖耶识:1. 将“阿赖耶识”拆分为“阿赖耶”和“识”,分别记忆其意义,再合起来理解成整体的含义。2. 联想“阿赖耶识”与佛教的思想和教义相关,将其与佛教的概念联系在一起,加深记忆。
词语结构
阿赖耶识由四个字组成,属于名词性成语。
详细解释
阿赖耶识是佛教术语,源自梵文“ālayavijñāna”。阿赖耶意为“根本”,识意为“意识”,合起来就是“根本意识”。在佛教中,阿赖耶识是指众生的根本意识,是一切思想、觉知和体验的基础。它是八识之一,也是诸识的根源。
(0)
诗文中出现“阿赖耶识”的诗词

显元歌

不识本家元宝贝,汩没缘尘生死快。

阿赖耶识藏无明,十八界缠缯网盖。

贪嗔痴,常在在,心镜空花分内外。

不知四大假成躯,妄执六尘增渴爱。

迷此心,有三界,大地茫茫谁晓解。

依师戒定学看经,闻通真空即生怪。

世间物,无不坏,唯独法身镇长在。

毛吞巨海有谁知,芥纳须弥实奇最。

本无外,亦非内,心法无形无可对。

假施七宝满三千,道眼未开心不会。

莫说知,休谈解,自骊珠,不著买。

用无尽处示众生,识不破人还□□。

听语言,为教诲,不脱声闻生进退。

刹那一念入魔群,万劫虚招无间罪。

本无传,莫求解,祇这灵光终不昧。

大无边表细无尘,圆觉一轮如意袋。

(0)

證道歌·其一二三

弃有著空病亦然,却将阴入定安禅。

阿赖耶识昆崙藏,万劫顽痴被业缠。

(0)
诗词分类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诗人
洪皓 刘敏中 吴筠 范当世 陈继昌 赵文 马廷鸾 金涓 陆机 傅玄 李绅 施闰章 刘宗周 沈佺期 李裕 郑燮 冯子振 周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