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林芝的词语解释
林芝的意思
拼音:lín zhī    
使用场景
常用于描述自然风景、花草树木的繁茂,也可以用于形容事物的兴盛繁荣。比如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地区的经济繁荣、文化繁荣等。
例句
1. 这座公园四季如春,真是一个林芝。2. 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像一片林芝般繁荣。3. 这座花园里的花草树木繁茂,真是一个林芝之地。
基本含义
形容山林茂盛、花木繁多的景象。
基本解释

 林芝有人称她是西藏的瑞士,也有人称她是西藏的江南,林芝却远远胜过瑞士或江南。她就是人间的香巴拉!林芝藏语称尼池,意为太阳的宝座或娘氏家族的宝座。它位于西藏东南部,内与昌都、那曲、拉萨、山南等地市相邻,外与印度、缅甸接壤,平均海拔3100米,总面积约11.7万平方公里,人口14万多所有山脉都呈东西走向,北高南低,海拔高低悬殊。雅鲁藏布江从朗县进入林芝地区,在米林县迎面遇上喜马拉雅山阻挡,被迫折流北上,绕南迦巴瓦峰作奇特的马蹄形回转,在墨脱县境内向南奔泻而下,经印度注入印度洋。热带、亚热带、温带及寒带气候并存的多种气候带,形成了林芝地区奇特的雪山和森林的世界林芝独特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这里与西藏其他地方不同,温暖湿润,年降雨量650毫米左右,年平均日照为2022.2小时,无霜期为180天,因此,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林芝的森林面积约为26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6.1%,为中国第三大林区,西藏森林的80%都集中在这里。广茂的原始森林蕴藏了丰富的林业资源和林下产品及珍奇动植物资源。整个林芝地区由南向北,几乎集中了从海南岛到北极地区的各种植被,现已发现和证实的就有3500多种。墨脱国家级动植物保护区、察隅慈巴沟珍稀动植物保护区,波密岗乡针叶林保护区,林芝巴结古巨柏保护点等,就集中反映了林芝地区林业资源的基本特征。雪山、深谷、森林,构成了林芝与众不同的自然景观。远山雪峰突立,阳光映照下,无数银光在蓝天下闪烁;接近峡谷处,山峦起伏跌宕,纵横交错,林海茫茫,松柏参天,满目清翠,层林尽染;山脚,一片片金黄色的油菜花飘香百里,引来群蝶飞舞,真是一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美妙山水画。神奇的大自然,在西藏高原的东南部嵌上了一颗"绿色明珠"。喜马拉雅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似两条巨东南部的林芝地区就静卧在这三大山脉的怀抱之中。有人称它是西藏的瑞士,也被称为西藏的江南。

山清水秀的林芝藏语意为“太阳宝座”,它的东面及东北部与云南省、昌都地区相连,北面是那曲,西部和西南部分别与拉萨市、山南地区相邻,南部又与印度、缅甸两国接壤,边境线长达1006林、工布江达、墨脱、波密、察隅、朗县7个县,总面积约11.7万平方公里,人口14万多。

地区地处藏东南雅鲁藏布江下游,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海拔最低的地方仅仅152米,气候湿润,景色宜人。其主要城镇和景区有尼洋河谷经济区、八一镇、帕隆藏布江景区。其中首府八一镇位于尼洋河畔,是该地区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 林芝的森林原始景观保存完好,高原挺拔的西藏古柏、喜玛拉雅冷杉、植物活化石“树蕨”以及百余种杜鹃等等应有尽有,素有“天然的自然博物馆”、“自然的绿色基因库”之称。其中布裙湖一带还是传说中野人经常出没的地方。林芝是门巴族、珞巴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他们的生活习惯及宗教信仰皆保留着浓厚的传统色彩,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古老的传说、淳朴的民俗与氏族、村寨的图腾崇拜、宗教神话联系在一起,给这些古老的民族、遥远的居地笼罩上了一层原始而又神秘的色彩。古老的传统文化以及藏传佛教和本地兴起的本教的盛行,使林芝拥有著名的寺院等人文景点,与南迦巴瓦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巴松错以及察隅、波密等独特的自然风光构成了丰富多采的旅游景观.林芝以世界上最深的大峡谷著称于世,并有世界上落差最大的垂直地貌分布,异常丰富的植被及野生动物资源,山高水长,人力难及,原始自然风貌保存完好,是世界仅存的绝少为人类所涉足的净土之一。

离开拉萨去八一镇,当汽车沿着尼羊河前进时,就能感觉到海拔逐渐降低,郁郁葱葱的林木令人恍然以为走下了高原,重返江南。林芝气候温和,波密地区每年有190天都在下雨,年降雨量达到2500毫米以上。在墨脱县的巴昔卡边境一带,年降水量竟然高达4495毫米以上。雨量充沛,使这里成了一个绿色宝库。色季拉山杜鹃花海、巴结村的古巨柏群等都是这里独特的自然环境所赐。雪山、冰峰、湖泊、江河、寺庙这些惯见的藏地风景在林芝比比皆是。位于工布江达县境内的巴松错是西藏有名的旅游名胜地。同时,娘蒲沟、帕嘎寺、多吉帕姆神山和波密县境内的易贡湖等,也是风光优美,人文鼎盛。由于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尼洋河、帕隆藏布、易贡藏布等众多河流的冲切,林芝的高峡深谷很多。雅鲁藏布大峡谷让人深不可测,而位于大峡谷马蹄形大拐弯处的“冰山之父”南迦巴瓦峰直耸云天,被当地藏族人敬尊为“直刺蓝天的战矛”。

延伸学习
可以了解更多关于林芝市的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色,深入了解西藏地区的风土人情。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春天来了,公园里的花草长得像一个林芝。2. 初中生: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迅速,像一片林芝般繁荣。3. 高中生:这座花园里的花草树木繁茂,真是一个林芝之地。4. 大学生:我曾去过林芝市,那里的山水美得像一幅画。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你全面了解和记忆成语“林芝”。
故事起源
成语“林芝”来源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一个地名,林芝市。林芝市位于西藏东南部,地势较低,气候温暖湿润,适合植物的生长。这里的山林茂密,花木繁多,景色秀丽。因此,人们用“林芝”来形容山林茂盛、花木繁多的景象。
记忆技巧
可以将“林芝”这个地名与山林茂盛、花木繁多的景象联系起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词语结构
形容词+名词。
详细解释


 徒步墨脱

墨脱,这个全中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县,地处雅鲁藏布大峡谷深处,在藏族人心目中是宗教信众朝圣的“莲花宝地”。对于徒步发烧友来说,进出墨脱,也被视为徒步者朝圣的终极线路,沿途集雪峰、冰川、瀑布和原始森林于一身,充满挑战。进入墨脱有两条线路,一条是从排龙进入墨脱,由排龙-玉梅-扎曲-八玉-各布拉山口-甘代-加热萨-旁辛-113公里处-墨脱。沿途不具备食宿条件,具有较强的探险性质,线路行程约5天;另外一条是从派乡进入墨脱,由派乡-拉格-汉密-阿尼桥-背崩乡-亚让-墨脱。沿途食宿点较多,背工也多,安全性较强,线路行程约4天。建议没有专业户外探险知识和装备的人,按后一条线路进入墨脱。波密到墨脱曾有一条长达144公里的公路,但只有靠近波密的80公里通车。回程可沿这条公路走,其路线为墨脱-玛迪村-半日村-113公里处-80公里处-嘎隆拉山口-波密,回程约需2天的时间。

地理概况

【独特的地理特征】

林芝听上去就有趣,或许是它位于西藏东部的缘故吧,藏族人为它起了个富有想像力的名字。林芝藏语是说“太阳的宝座”,就西藏其他大多数地区来讲,这的确是太阳每天升起的地方。

雅鲁藏布江款款流淌的河水在这里留下巨大的拐弯,越过崇山峻岭的喜马拉雅山支脉。从此变成了宽阔平缓的布拉马普特拉何,这条西藏人心中的母亲河在很长的一段是流向西方,缠绕于雄壮的喜马拉雅山脉,可谓绵长,可惜再也寻不到归途。

这里海拔平均3000米左右,而最低处却只有152米,就高度来讲要低于西藏其他地区。是世界陆地垂直地貌落差最大的地带,充满绿色,是一片生机勃勃的世界。众多稀有植物和被完好保存的原始森林,使这里成了“天然的自然博物馆”。

绿色的林芝离不开大山的怀抱,喜马拉雅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似两条巨龙由西向东地平行伸展,“南迦巴瓦”则正是龙脊上的白色雪峰,它海拔7787米,是南段喜马拉雅的最高雪峰,与横断山脉对接,形成了群山环绕的独特地形。

三座绵延雪山汇聚一处,护佑着这里的人民。笼罩着原始又神秘的门巴和洛巴,

演义出众多古老的神话、传说、图腾以及崇拜。那些久远的原始图腾、原始苯教和盛行于今的藏传佛教隐隐呼应,恰似一朵“隐秘的莲花”。

水之乡

林芝地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气候宜人,水资源丰富,素有“西藏江南”之美誉地处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全区有高等植物2000多种,世界是上呈现生物多样性最典型的地区,堪称生物基因库;林地面积26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6.1%,活立木储积量8.82亿立方米,是全国最大的原始森林区;江河、冰川、湖泊纵横密布,水利资源十分丰富,水能量蕴藏量高达8200万千瓦;自然风光十分绮丽神秘,世界上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江就位于该地区境内。

即将消失的“工布文化”

林芝在远古时期曾被称为“工布地区”,由于所处之地与外界的山川阻隔,成为了一个封闭的小环境。特殊的自然条件加上社会历史方面的原因,使工布地区的文化一直没有太多的变化,比如工布地区的藏历新年是每年的10月。但是由于当地人口的减少,与外界交往的增多,大量游客的涌入,纯正的“工布文化”正在一点点地消失。

【林芝的气候特征 】

林芝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东部和北部分别与昌都地区、那曲地区相连,西部和西南部分别与拉萨、山南两地市相连,南部与印度、缅甸两国接壤。喜玛拉雅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似两条巨龙横空出世,由西向东平行伸展,东部与横断山脉对接。三大山脉雄居于林芝地区的西、北、东、三方,地形呈北高南低的走势,东南低处正好面向印度洋、太平洋形成一个大峡谷,两大洋的暖流常年鱼贯而入,形成了林芝地区特殊的热带湿润和半湿润气候,年降雨量650毫米左右,年均温度8.7℃,年均日照2022.2小时,无霜期180天。全地区平均海拔3100米,东西长646.7公里,南北宽353.2公里,总面积11.7万平方公里。林芝地区辖察隅、波密,米林、林芝,工布江达、朗县、墨脱七县,55个乡镇,615个行政村。全地区总人口为17.3万人。聚居着藏、汉、回、怒、门巴、珞巴、独龙纳西、土家、僳僳等十多个民族及尚未确定民族成份的登人,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

林芝地区气候宜人,资源丰富,素有“西藏江南”之美称,全地区宜农面积45万亩,现有耕地面积28万亩;草场面积436.48万亩,其中可利用的草场面积78.8万亩。林地面积26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6.1%。水能蕴藏量8200万千瓦,可开发利用的达3300万千瓦。

最佳旅游时间

林芝大部分地区全年气候温和湿润,旅行受季节和气候的影响不大。但是本地区东南部的波密、察隅和墨脱一带除外,因为它们所处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小环境圈里,有其特殊性,在这一带旅行时受天气和季节的影响很大,比如波密帕隆藏布江一带,每年5-9月的雨季,大量的降雨将引发山体滑坡及泥石流、塌方等自然灾害,造成本区八一镇以东的川藏公路经常处于中断的情况。墨脱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受险峻的地形和多变的气候影响,只在每年的五月至十月下旬方可以进出,其余时间几条进山必经之路上的山口多被大雪封盖,人畜难以通行。

林芝地区境内雪峰林立,森林密布、山清水秀,自然风光旖旎多姿,峡谷内奔涌着尼洋河、帕隆藏布、雅鲁藏布江等多条河流,河流两侧有幽静的村庄、古老的巨柏、飞泻的瀑布和陡峭的悬崖、松涛起伏的森林,这些充满着迷人魅力的自然景观,被一些外来者盛誉为“西藏的瑞士”。象大多数的自然风光一样,欣赏其最美的时候多是在春末夏初和金秋时节,这也是能让你杀掉大量胶卷的季节。

【林芝的多姿山体】

西藏,在地质演变的历史长河中,经过反复的海陆沉浮,更承受喜马拉雅山恢弘的造山运动,横空出海,不断隆升,形成了近代地球上最年轻的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诚属“世界屋脊”。西藏高耸多姿的山峰缘于强烈的地质构造运动和多类的岩体。火成岩、沉积岩以及各式变质岩,在内、外营力的作用下,峰峦林立,溶洞飞涧,岩层千姿,构成了高原上壮伟奇特的景观。

[编辑本段]资源优势

林芝是个行政小区,资源大区。主要有三大资源,一是巨大的林业资源,二是丰富的水力资源,三是多彩的旅游资源,从而使这块宝地,得林独丰、得水独灵、得天独厚。20世纪80年代以来,林芝正是以自己的资源优势,使林芝的经济建设插上了翅膀。

据国家林业部航测,林芝地区森林覆盖率为46.1%,不仅面积大,分布广,而且树种齐全,木材蓄积量为8.82亿立方米,许多年来林芝每年的原木采伐量都保持在18万立方米左右。为了做好林业这篇大文章,林芝行署在抓好生产、销售、更新、管理、保护几个大环节的同时,在依靠科技进步和转换经营机制和提高经济效益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森林工业逐步由最初等出售原木、卖大方的粗放经营向木材的精、深、细加工转变,从计划经济型向市场经济型过渡。工布江达、林芝、米林、波密几个县先后办起了胶合板、地板块、无节木厂和三级林产品公司;更张林厂和岗嘎林厂联营组建森工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构成相对集中的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化产业体系。

林下资源和经济林木也是林业资源的一部分。林芝的森林中,仅生长的可食用菌类就有120多种,有味美珍贵的猴头菌、羊肚菌,还有医食兼用的松茸菌,一年可采集松茸菌300多吨。此外,中草药更是品种多,储量大,如补品之王冬虫夏草、高原人参红景天及天麻、三七、党参等等。林芝的经济林木主要是苹果 、茶叶、油桐、核桃、花椒、柑桔等,其中苹果年产量为300万公斤,茶叶1.5万公斤。

森林被称之为"绿色银行"和"不加保险锁的金库",改革开放十几年,羞羞答答的林芝人开始进入角色,从靠土地刨食的圈子中摆脱出来,渐入佳境,闯入市场,经商搞副业,发展乡镇企业,向山林进发,向深山探宝。1987年以前,林芝的松茸被当做普通蔬菜,价格仅为每公斤0.25元人民币,大部分腐烂在山上,1987年以后,林芝每年向日本出口松茸100吨以上,山民得到了较丰厚的收益,县级财政收取资源补偿费每年就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这仅仅是人和大自然的简单交换,尚未形成自己独立出口的"拳头"产品。如今,林芝人已经加快了开发山林的步伐,成立了地区对外经济贸易局和地区外贸公司,为开发林芝的林副土特产品、出口创汇奏响了序曲。

【满地的绿色资源】

对于西藏高原的认识,在大多数人心目中,仍然把它与高、寒、荒联系在一起。诚然,西藏高原既有世界上闻名的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昆仑山、唐古拉山及横断山脉等高山纵横山列,又有藏西、藏北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无限的羌塘。而林芝有着极为丰富的森林自然资源,其中包括大量的经济植物与药用植物。前者有随处可取的野芭蕉、野香蕉、野菠萝、野柠檬、野柑橘等,有不胜其数的木耳、蘑菇、竹笋、花椒、八角,有含油量高达70%以上的油瓜、马蛋果、破布子、臧瓜,有长达100多米的白藤、革婆、结香、昂天莲,有丰富多彩的淀粉植物薯蓣、树蕨、莲花蕨、山龙眼。药用植物更是达上千种之多,常见的有治疗心脏病的五眼果,抗癌药源的海南粗榧,预防疟疾的三台花,延年益寿的延龄草,清嗓润喉的黑节草以及重要藏药南酸枣、钩藤、石斛,名贵药材天麻、三七、五味子、七叶一枝花、灵芝、虫草、贝母、雪莲、草乌等等。

【多样的旅游资源 】

林芝拥有我国第二大的林木蓄积量,林地总面积位居全国第8位,植物种类仅次于云南省。在喜马拉雅山、横断山、念青唐古拉山高山峡谷中,自海拔7000多米的雪峰到海拔几百米的谷底,依次颁布着低山热带雨林、低山准热带雨林、山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地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山地温带松林、亚高山寒温带冷杉林、高山灌丛疏林和高山草甸。蓝黑而茂密的森林尽头是熠熠的雪峰,有时有巨大而晶莹的冰川随着沟谷延伸,突破雪线深入森林,长开不败的各色野花散布其间,景致婉若童话世界。

林芝一带的森林因受人为破坏较少,原始景观保存完好,高原挺拔的西藏古柏、喜马拉雅冷杉、植物活化石“树橛”以及百余种杜鹃等等应有尽有。

林芝地区不仅自然风景绮丽独特,人文景观更是源远流长。在这里,可以领略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植物王国”美称的墨脱县的秀美;欣赏到被世界旅游组织列入世界旅游点的巴松湖和山恋起伏,云雾缭绕的鲁朗茫茫林海,还有位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世界第一大峡谷和世界第15高峰海拔7756米的南迦巴瓦峰,以及距今2500年的巴吉柏树王、桑树王。建筑别致,环境优雅的喇嘛岭—桑多白日寺,独特的工布风情构成的八一镇景区。林芝可望成为世界上集旅游、登山、攀岩、探险、漂流、森林浴、科学考察为一体的绝佳场所。

秀美可餐的大自然景色、蕴涵风情意味的人文景观等等多样的旅游资源都为林芝发展旅游事业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如今,旅游业已成为当地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地区先后在八一镇和旅游景点建起了林芝宾馆、地区迎宾馆、错高湖度假村等一批为旅游服务的基础设施,并准备进一步搞好鲁朗原始森林风光、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南迦巴瓦峰、朗县列山古墓群等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举办雅鲁藏布江旅游节,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林芝主要旅游景点列表:雅鲁藏布大峡谷·林芝八一 ·鲁朗林海云蒸霞蔚 ·错高湖 ·然乌湖 ·波密 ·扎木镇岗村 ·米林 ·林芝巨柏林·加兴沟水帘瀑布 ·布久喇嘛林寺·苯日神山 ·墨脱 ·尼洋河 ·布如沟温泉·巴松措 ·帕隆藏布江 米堆冰川 ·通麦 ·察隅 ·朗县 ·汗密瀑布·列山古墓群 ·帕嘎寺

【源远流长的林芝水】

西藏是全国水力资源较丰富的省区之一,而林芝地区的水力资源又占全西藏的70%以上,被联合国列为21世纪十大超级工程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电站,装机容量可达6000多万千瓦,是三峡电站的三倍。林芝地区位于雅鲁藏布江的中下游,且受印度洋暖湿气温的影响,降水充沛,河网密布,其河网密度是全区最大的地区之一,全地区水域面积1148.7万亩,水利资源蕴藏量约为8225万千瓦。 除此之外,据西藏水利部门勘测,林芝地区可建30万千瓦以上电站的地方有十多处,建30万千瓦以下电站的地方有上百处,加之雪山众多,河流落差大,枯水期短,具有兴建水库的理想条件。充分利用这些特有条件积极发展乡村水电。

民族人口

林芝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地区,全地区人口14万,除藏族外,这里还世代居住着门巴族、珞巴族、人、怒族等兄弟民族。

藏族除墨脱县外,其他6县的居民均以藏族为主。藏族人口有11万多,占全地区总人口的90%以上。习俗风情等方面与其他地区的藏族大同小异。工布地区(泛指米拉山至色季拉山)、工布塔工至工布加拉(南迦巴瓦峰下)一带的藏族,在方言上与拉萨地区没有太大差异,但在服装上却很有特色,不论男女都爱穿一种被称为"果秀"的套头长坎肩。夏天以氆氇缝制,冬天以毛皮缝制,多为黑色和紫色,如今人们还在"果秀"的领口、袖口、下襟镶上布边和缎边,使之更加美观。

工布帽是圆筒形的,帽底缝一层绿色的绸子,帽沿镶上一圈虹形彩缎,可如今这种典型的工布帽只有老人们戴了,年轻人都爱戴从山南桑昂曲林传出来的、用彩缎作装饰的桑林帽。工布靴分"那刀"和"日局"两种,不分男女,前者平时穿,后者材料上等,款式讲究,因此只有节日时才穿着。

为了促进当地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等事业的发展,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增强民族团结,1985年后,西藏自治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在林芝地区相继建立了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1985年5月)、林芝县排龙门巴民族乡(1988年4月)和墨脱县达木珞巴民族乡(1988年4月)。10多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林芝4个边境县和3个民族乡的门巴、珞巴、僜人等正用着自己的双手开创富裕、幸福的生活。

【门巴人】

门巴族,约五万人,主要分布在西藏南部的门隅地区。

因为门隅地区现在为印度侵占,中华民族的成员之一巴族,其中90%以上为印度所奴役。

门巴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缅语族门语支,无文字,通用藏文,多通晓藏语。

门巴族主要从事农业,其次间营林业、牧业、狩猎。

门巴族的风俗里,很多地方与藏族相似,但有其独特的地方。无论男女均嗜好喝酒、吸鼻烟。主食以在薄石板上烤的荞麦饼为主,也吃酥油、糌粑、奶渣等食物。

婚姻以一夫一妻为主要形式,同时,也存在着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制,其中又多数以兄弟共妻和姐妹共夫的形式出现。人死了后,有水葬、天葬、土葬和岩葬几种葬法,以水葬为最普遍。

【珞巴族】

人口约三十万,主要分布在西藏南部珞瑜地区。

珞巴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没有文字,长期靠刻木结绳记事。

珞巴族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纺织、狩猎、竹器、采集。其中,狩猎是其主要副业之一。

珞巴族有其独特的生活习惯和风俗,无论男女,均喜佩戴装饰品,好烟酒,食物主要有玉米、鸡爪谷作的干饭和稀粥,喜吃辣椒,吃饭时,以手代筷。婚姻多为一夫一妻制,有少量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的家庭,并有转房制度,即丈夫死后,遗妻归丈夫的兄弟所有,无论长幼,人死后,一般用土葬,葬礼期间,全村参与。

【僜人族】

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察隅一带,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多使用结绳和刻木记事的方法。平时没有记年、月、日的习惯,因而也就没有记年龄和生日的习惯。

僜族的主要从事的生产活动是农业,其农作方式传统、落后。

僜族的婚姻习惯,主要是父权制下的一夫一妻,有相当数量的一夫一妻,但无一妻多夫现象。

丧葬方面,有火葬和土葬两种方式,忌讳水葬。

历史文化

林芝古称工布,历史非常古老,可以追溯到西藏的史前时期。20世纪70年代,尼洋河边发现了一批新石器时代的人类遗骨和墓葬群,考古表明早在四五千年之前,林芝地区已有人类从事刀耕火种的农业,过着相对定居的生活。出土文物中的网坠、箭头,还说明这里的人们不仅在古代的尼洋河、雅鲁藏布江而且在已被这些河流袭夺的古湖泊水滨从事农业,也兼从事渔业。专家研究认为他们应属于一个大的部落以至部落联盟或族体,并将他们称为林芝人。在藏东南地方,林芝人和林芝文化是具有相当代表性的。

关于林芝的历史,最早的文字记录见于工布第穆摩崖石刻上。该石刻位于林芝县门日区广久雍仲增村附近,面向西南,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字迹仍然清楚。上面记载了这样一段历史。 雅隆部落的第一代首领聂赤赞普,从波密来到工布的强妥神山,从这里开始他的雅隆部落首领生涯,前后共经历七世,全驻跸于藏南青瓦达孜宫。公元1世纪前后,因雅隆部落君臣之间发生权力争斗,第七代首领止贡赞普被杀,他的两位王子聂赤和夏赤逃回工布地区。后来弟弟夏赤从工布返回雅隆,成为雅隆部落的第八代首领布德功杰,而哥哥聂赤则留在工布地区成为工布人的首领,开始了工布土王的沿袭。石刻中说:“工布王族系肇一于王兄”,“永不令外姓为工布王,只命工布王之子孙世袭。”这块摩崖石刻是公元8世纪藏王赤德松赞(?-815)颁赐给工布王的盟誓文书,并勒石为纪。此后许多年工布地区都由工布王统治。

到了萨迦时期和帕竹时期(公元13-16世纪),林芝地区成了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的势力范围。公元17世纪甘丹颇章政权成立,林芝地区被分封为阿沛、江中、甲拉等几家地方首领的领地,不久又划分成立了则拉、觉木、雪卡、江达等宗。而波密地方,长期为土酋噶朗德巴统治,处于割据状况。1931年,西藏地方政府将波密地方划为波堆、波密两宗,墨脱地区改为墨脱宗。

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实行民主改革,1960年1月成立塔工专署,同年2月改成林芝专署。1963年10月林芝专署撤消,波密县划归昌都地区,林芝、工布江达、米林、墨脱4个县划归为拉萨市管辖,林芝地区不复存在。1986年2月1日,林芝地区行署正式恢复,下辖林芝、米林、工布江达、墨脱、波密、察隅、朗县7个县,55个乡镇,614个行政村。

行政区划

【八一镇】

林芝行署所在地八一镇是林芝地区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八一镇海拔2900米,位于尼洋河畔,距雅鲁藏布与尼洋河交汇处30余公里,距拉萨市400多公里。最初这里只有几座寺庙,几十户人家。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时人民解放军开始在此建设,故得名。八一镇现有人口3.50万,城市建成区面积5.0平方公里,建筑面积35.0万平方米,50年代以来,这里先后兴建了毛纺、电力、木材加工、造纸、建材、印刷等行业,目前已是一个设施齐全多功能的新兴城镇。镇内还有西藏农牧学院(集农林牧水电等专业于一体,建于1971年,是培养西藏经济建设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与高原生态研究所。

作为重要的藏东南物资集结与交易中心,八一镇的商业比较兴盛,很多货物都是从拉萨、成都甚至北京、广州、上海等地运来的。八一镇周围各县的手工艺品及各种生资物资也通过八一镇流向全区全国。八一镇的四周,森林秀丽葱茏,山光水色十分明媚。八一镇是西藏重要的交通枢纽,沟通西藏东、西、南三方,这里的人们生活节奏也较拉萨为快。八一镇附近的山地青(木冈)林中到处都是松茸等效多种食用菌,这些都是八一镇居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和群众收入的重要来源。

【林芝县】

林芝县地处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北岸、尼洋曲下游。面积102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万亩,草场面积56.5万亩,森林面积502万亩。总人口2 6万。辖1个镇,6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107个村民委员会。

林芝藏语意为“娘氏家族的宝座或太阳的宝座”。1959年9月则拉宗、德林宗和贡穆宗3宗合并成立林芝县,驻地尼池村,直属林芝专署。1964林芝专署撤销,林芝县划归拉萨市管辖。1986年林芝行署成立,林芝县又划归林芝行署管辖至今。县府驻普拉。

该县居藏东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带,地势险峻,间有河谷平地。平均海拔3000米,相对高差 2200—4700米,位于林芝与米林交界的加拉白垒峰,海拔 7294米。属高原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无霜期为175天。年日照时数为2022小时,年降水量为654毫米。自然灾害王要有洪水、泥石流、地震、冰雹、干旱等。

林芝,从亚热带到寒带植物都有生长,素有“绿色宝库”之称。主要树种有柏树、桑树、云杉、冷杉、高山松等。药材资源有三七、虫草、红景天、贝母、党参等。食用菌资源有银耳、木耳、松茸、猴头、茯苓、灵芝等。动物资源有獐、黑熊、猴、豹、马熊、草鹿、水獭等。林芝苹果产量居西藏第一,品质优良。所产核桃也历为贡品。

林芝县农、牧、林三业兼备,是林芝地区的主要产粮县之一。农作物有冬小麦、春小麦、青裸和油菜。主要饲养牦牛、犏牛、黄牛、绵羊、山羊、马、驴、猪等。木材蓄积量约为6000万立方米。年采伐木材23500立方米。

县电站每年发电量为240万千瓦时。并有木材加工厂等一批基础工业。

川藏公路横贯境内达223公里。已形成全县6乡1镇99个行政村都能通汽车的公路网。总通车里程达410公里。

名特产品主要有麝香、熊胆、灵芝、虫草、猴头、天麻、三七、苹果、核桃和高原鱼类。

八一镇是西藏东南部的新兴城镇,是林芝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川藏公路和林泽公路在此交会。镇区面积8平方公里,人口1.6万。医疗条件较好,通讯方便,服务设施门类齐全。镇内有大小工厂、事业单位90多个。如著名的林芝毛纺厂、西藏火柴厂、西藏农牧学院等。

位于巴结村的巨柏林占地100多亩,其中一棵树龄已达2500年以上,被誉为巨柏王,树高50米,干围18米,被称为“活的文物”。

桑树王生长在帮纳村。传说是唐朝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结婚时栽种,树龄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树高7.04米,干围3.3米,国内无双,举世罕见。

邮政编码:850400

【墨脱县】

墨脱县地处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下游。面积30553千万公里。耕地面积2万亩,森林面积3200万亩。总人口0.92万。辖8个乡(含一个民族乡),59个村民委员会。

墨脱藏语意为“花朵”。1881年波密王在这里设宗。1927—1931年噶厦政府与波密王之间爆发战争,波密王战败。噶厦政府将墨脱分封给色拉寺、倾多寺和松宗寺,三寺各自建宗,一直延续到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7月建县。1964年划归拉萨市管辖。1986年2月划归林芝地区管辖至今。县府驻东波。

该县属雅鲁藏布江下游山川河谷地貌,平均海拔1200米。地势北高南低,四面环山,形似莲花。雅鲁藏布江由南迦巴瓦峰脚下急转直下,纵贯南北,这里的地形有“山顶在云间,山脚在江边,说话听得见,走路要一天”的民谣形容。气候属喜马拉雅山东侧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如春,雨量充沛,年无霜期340天,年日照时数2000小时以下,年降水量为2000毫米左右。自然灾害有虫灾、洪水、滑坡、泥石流和地震等。

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墨脱自然保护区内,仅高等植物就有3千多种,竹类植物约有十几种,野生兰科植物80多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42种。另外还有千余种昆虫。

矿产资源基本上还是未被普查的处女地。

墨脱县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水稻、鸡爪谷、黄豆、棉花、芝麻等。牧业经济比重不大。林业、副业经济以自给自足为主。

墨脱县已于1993年结束了国内唯一没有通公路县的历史。

名特产品主要为野生果类和天麻、三七、鹿茸、麝香、猴头、胡黄连等。

墨脱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风光揽胜、科学考察、独特文化及探险登山。

境内的主要居民为门巴族和珞巴族。长期以来,珞巴族、门巴族和其他民族一道,在保卫和开发祖国边疆的过程中做出了自己宝贵的贡献,同时也创造了自己灿烂的文化。

藏语对珞巴族和门巴族的语言影响很大,尤其是政治、宗教、天文、技术等词汇,多数借用藏语。两族各有自己的语言,包括各自的方言和土语,但都没有自己的文字。两族的语言均属汉藏语系的藏缅语族。

邮政编码:855300

【朗县】

朗县地处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面积41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万亩,草场面积135万亩,林地面积85万亩。总人口1.3万。辖6个乡,85个村民委员会。

朗藏语意为“显现”。解放前为朗宗、古如朗杰宗、加查宗和金东溪的领地。1959年民主改革后,并三宗一溪建工朗县,由山南地区管辖。1982年林芝地区成立,朗县被划归林芝地区管辖至今。县府驻朗村。

该县基本属于高原丘陵地貌类型。地势为北部和中部高,南部低,多为开阔谷地、坡地和山地。全县平均海拔3200米,一般山峰的海拔多在5000米以上,且多为冰川覆盖。雅鲁藏布江由西入境,蜿蜒东去,属高原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干湿季分明,雨水集中,无霜期长,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约在2000—2500小时之间。年降水量约在600毫米左右,集中在5—9月,多为夜雨。自然灾害主要有霜、雪、雹、风、涝、泥石流等。

矿产资源主要有铬、铁、锡、水晶、砂金、硫磺等。植物资源主要为总面积达85万亩的森林。仅高等植物就有1000多种,可谓巨大的植物王国,是我国少有的天然植物博物馆。其中药用的植物王要有贝母、虫草等。野生动物资源有野牛、黄羊、羚羊、盘羊、樟子、鹿、豹、猴、熊、猞猁、水獭、野猪和鸟类等。

朗县经济迄今基本上还是一种自然半自然的农业经济,就其内部结构来说,可谓农、牧、林、副四业一体,其中牧业的比重相对偏重。农作物主要有青裸、冬小麦、春小麦、豌豆、玉米、荞麦、蚕豆、油菜、麻、辣椒等。主要饲养牦牛、黄牛、绵羊、山羊等。林业主要从事采伐或加工等。

现有装机容量为320千瓦的水电站l座,年发电220万千瓦时。另有村、乡小型水电站10座。县粮食加工厂王要从事面粉、面条、油菜籽的加工等。

林芝一邛多江的公路于1965年修通后,已初步解决了本县交通不便的困难。

名特产品主要有多类畜产品、辣椒、贝母、五灵脂、葡萄、苹果、核桃和藏帽、木碗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朗村建成了影剧院、办公楼、文化室、体育场等一批基础设施,大大改善了干部、职工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朗县的旅游业刚刚起步。境内的扎日莎巴山为佛教圣山。第十三世达赖喇嘛

土登嘉措和第九世班禅曲吉尼玛的故乡都在朗县。

邮政编码:856500

【察隅县】

察隅县地处西藏东南部、林芝地区东部的伯舒拉岭地带,为西藏自治区的边境县之一。面积 316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3.5万亩,森林面积864万亩。总人口近2.5万。辖6个乡,23个村民委员会。

察隅藏语意为“人居住地”。吐蕃时期这里就有了官衙建制。公元1371年帕竹政权的释迦坚赞当政后,宗址设在科麦。清代设科麦县。民主改革前为西藏噶厦政府所辖,此处设立的桑昂曲宗归朵麦基巧领辖。1960年改设桑昂曲宗县,县府驻下察隅的赤通拉卡。1966年5月改称察隅县,县府迁至吉公。

该县属喜马拉雅山与横断山过渡地带的藏东南高山峡谷区。地势北高南低,起伏很大,垂直高差悬珠。谷地海拔南部边缘只有1400米,而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多座,最高峰为6740米的梅里雪山。全县平均海拔2300米。属喜马拉雅山南翼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温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年日照时数为1615.6小时。年无霜期200天以上。年降水量793.9毫米。自然灾害王要有地震、洪水、泥石流、干旱、虫灾等。

已发现的矿种有银、铅、铁、铜、锌、锑、云母等。主要野生动植物有虎、豹、熊、小熊猫、獐子、羚羊、藏麻黄、海南粗榧、天麻、贝母、知母、三七等。主要林木有云南松、华山松、云杉、冷杉、桦木、檀木、樟木、楠木等。

察隅县经济为农牧业经济。农作物主要有青棵、小麦、水稻、玉米、油菜、花生等。主要饲养牦牛、犏牛、绵羊、山羊等。木材蓄积量为1.15亿立方米。

工业主要由交通运输业、电力、加工业构成。

民主改革后修建了与川藏公路相连的公路。目前洞嘎公路由吉公向西经八一镇可直达拉萨,向北可通昌都、成都等地。

名特产品主要有广柑、桔子、甘蔗、藏式木碗、木盒、竹编盒、木制马鞍等。

吉公地处海拔2326米。邮电、银行、学校、医院等社会服务设施齐全。

察隅县是位人的主要分布区。橙人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但没有文字,多使用结绳或刻木记事的方法。僜人以农业生产为主,播种分点播和撒播两种方式。男子一般穿无袖长衣(长达臀部以下),女子穿有袖的短上衣(仅遮胸部)和裙于。男女都用大披肩和挎包。婚姻制主要是父权制下的一夫一妻制。

邮政编码:855100

【波密县】

波密县位于西藏东部、雅鲁藏布江东岸。面积1497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万多亩,森林面积达67.5万亩。总人口近2.6万。辖1个镇,10个乡,112个村民委员会。

波密藏语意为“祖先”。1954年,合曲宗、易贡、倾多3个宗统一管辖,1959年12月波密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林芝地区。1964年后划归昌都地区管辖。1986年1月恢复林芝地区,波密县划归林芝地区管辖。县府驻扎木。

该县属山地丘陵,四周为山地,中部为河谷区。北部、西部、东北部为念青唐古拉山向东南延伸的分支。东部有伯舒拉岭的余支,南有喜马拉雅山的分支。平均海拔4200米左右。县境有少许小块山间盆地,地势呈东高西低。属藏东温带半湿润高原季风气候区。冬冷夏凉,雨水充沛,日照相对较少,年日照时数1544小时。无霜期长,年约150天左右。年降水量876.9毫米。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于旱、泥石流、流沙、滑坡、地震及农作物病虫害等。

矿产资源主要有铁、钨、铂、铜、铅、锌、水晶、绿柱石、砂金、粘土、石膏等。野生动植物主要有鹿、樟子、盘羊、羚羊、小熊猫、狗熊、雪豹、豹子、雪鸡、赤斑羚、狐狸、天麻、虫草、贝母、三七、大黄、党参、灵芝、雪莲等。县境内有大片茂密的原始森林,木材蓄积量1.2亿立方米。主要树种有云杉、冷杉、乔杉、高山松、华山松、巨柏、桦木、捕木等。经济林木的种类也不少。

波密县是西藏粮食生产基地县之一。农作物主要有青稞、春小麦、冬小麦、豌豆、油菜等。主要饲养牦牛、犏牛、黄牛、绵羊、山羊等。

现有电站2座,1家粮食加工厂和1家农具修造厂。民族手工业主要产品有酥油桶、木碗及易贡藏刀。

境内主要交通干线为川藏公路,境内全长200多公里。除2乡外,其它8乡1镇均有公路相连,通车里程140公里。

名特产有花椒、漆树、核桃、桑树及苹果等。药用植物有天麻、三七、猴头。易贡藏刀自古闻名。易贡生产的“珠峰茶”闻名西藏。

川藏公路穿扎木镇而过。如今一幢幢大楼拔地而起,各种服务设施基本可以满足人民的日常生活需要。

岗乡自然保护区被外国朋友称之为“西藏的瑞士”。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是旅游、摄影、绘画、探索生物奥秘者的理想境地。

波密多冰川,以卡钦冰川、则普冰川、若果冰川较为著名。其中卡钦冰川为我国最大的海洋型冰川,也是全国3大冰川之一,长约19公里,面积约90平方公里。

邮政编码:855200

【工布江达县】

工布江达县地处西藏东部、念青唐古拉山南麓、雅鲁藏布江以北、尼详曲中上游地区。面积128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万亩,草场面积17.2万亩,林地面积234万亩。总人口近 2.2万。辖 9个乡,127个村委会。

工布江达藏语意为“凹地大谷口”。清代为江达宗。民国初设太昭县,后改称工布江达宗。和平解放后又称太昭县,1964年划归拉萨市管辖。1986年复归林芝地区管辖至今。县府驻果林卡。

该县属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山峰林工,沟壑纵横,平均海拔3500米,相对高差1725米,最高峰海拔6691米。属高原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年日照时数为2016小时。年无霜期156天。年降水量为646毫米,雨雪日141天。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干旱、霜冻、冰雹、风沙、泥石流、病虫害等。

水利资源丰富。动物资源有金钱豹、雪豹、马鹿、狗熊、马熊、水獭、猴子、黑颈鹤等。植物资源有虫草、贝母、三七、雪莲花、松茸等百余种。林木资源主要有冷杉、云杉、高山松、柏、杨、烨等,另有经济林150亩。

工布江达县的经济以牧业为主,农、牧、林、副四业兼备。农作物主要有青裸、冬小麦、春小麦、豌豆等。以饲养牦牛、犏牛、黄牛、山羊、绵羊、马、猪等为主。1989年曾获国家农业部“农业丰收表彰奖”。

工业主要以榨油、木材加工为主。

川藏公路横穿县境,并连接6条县、乡公路,加之其它可通行的简易公路,构成了本县的交通网。公路里程达380公里。

名土特产品主要有工布马、松茸、麝香、虫草、贝母、三七、雪莲、黄连和多类高原畜产品等。

果林卡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人口近2千。川藏公路穿街而过,交通便利。电力供应和邮电通讯等基础服务设施可基本满足需求。

巴松错(又名错高湖),位于果林卡以东80公里的高山峡谷中。湖面26平方公里。群山环抱,古木参天,湖水如碧。山顶积雪终年不化,雪线下为莽莽原始森林,景色之美,令人叹为观止。每年藏历四月十五日都举行盛大的转湖节,更为圣湖增添了无穷的色彩与魅力。

果林卡西北50公里的巴嘎山,此山奇特,特别是山腰上的“仙人洞”顶部有脸盆大小的“通天眼”。半山壁上有一泉眼,每日定时流水6次,至今令众多游客大惑不解。

邮政编码:850300

【米林县】

米林县地处西藏东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念青唐古拉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面积为9417平有公里。耕地面积4.4万亩,森林面积480万亩。总人口1.5万,辖8个乡(其中一个民族乡),100个村民委员会。

米林藏语意为“药洲”。米林县的前身为则拉岗宗。1959年8月成立米林县人民政府,因县府设在米林村而得名,隶属林芝专区管辖。1964年划归拉萨市管辖。1986年林芝地区恢复后,又划归林芝地区管辖。1961年5月,县驻地由米林村迁至东多至今。

该县地处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多宽谷,平均海拔3700米,相对高差较小。县界上的最高峰南迦巴瓦峰7782米与海拔7294米的加拉白垒峰隔江相望。属高原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无霜期为170天。年降水量600毫米。主要自然灾害有地震、泥石流、春旱、冰雹和病虫害等。

已初步发现的矿种有砂金、石膏、石灰石、铬、铁等。野生动植物资源主要有熊、豹、野牦牛、叶猴、香獐、水獭、虫草、贝母、当参、红景天、天麻、三七、雪莲花等。

米林县经济属农林区。粮食作物主要有春小麦、冬小麦、青裸、豌豆等。主要饲养牦牛、黄牛、犏牛、马、驴、骡、山羊、绵羊、猪等。主要林木种类有冷杉、云杉、高山松、华山松、杨桦、高山栎、巨柏等。木材总蓄积量4000万立方米,年平均采伐量6万立方米。

现有电站、木材加工、粮食加工等一批基础工业,其余为民族手工业。

主要干线公路为林泽公路、冈扎公路、冈派公路。目前8个乡、80个村已通汽车。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340公里。

名特产品为苹果、苹果梨、核桃和桃。

东多地处海拔2950米。占地面积0.6平方公里。林泽公路从城外通过。建有邮局、银行、商店、医院、影院、学校、书店、电视台、招待所等服务设施。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众多的山川河流,复杂的地形地貌,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孤峰揽胜的南迦巴瓦峰和江心的沙洲以及山脚下的沙丘链等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形成了极其丰富、可供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其中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尚侍人们继续探索。著名的雅鲁藏布江绕山峰形成大拐弯,致使海拔2800米的江面层层波浪,水流湍急,形成蔚为壮观的“江水倒流”。被列为西藏重点旅游区的还有尼洋曲与雅鲁藏布江汇流处的南伊珞巴新村和南伊沟茂密的原始森林。

邮政编码:850500

游在林芝

交通:林芝地区首府八一镇(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位于尼洋河畔,是该地区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也是交通中心。过去拉萨到八一镇的土路要走两三天,现在路况很好,共464公里的柏油马路,车行8小时左右可到。从拉萨到林芝的道路是西藏最好的路之一。目前到林芝旅游,汽车仍是惟一的交通工具,有些没有通公路的地方,如墨脱,必须徒步行走。到林芝一般先乘飞机或用别的方式到达拉萨,拉萨东郊汽车站每天有发往林芝地区的多班长途车。也可在第二军区招待所门口坐吉普车,130~300元/每车,行车时间7小时。去墨脱和米林,要有边境证。

住宿:由于旅游交通滞后,林芝地区的住宿也相应不发达。旅馆、招待所一般集中在交通比较发达的城镇(如八一镇),此地的宾馆有林芝地区招待所、农牧学院招待所、林芝宾馆等。八一镇上招待所和宾馆都有,价格30~300元/间。林芝地区境内其他县上的住宿都比较简陋。到了巴松镇,可以住度假新村,也可以自己扎营。然乌湖边以及巴松错途中都有住宿,不过然乌湖边的然乌镇只有简陋的运输站、兵站可以住宿。

林芝各大宾馆简介

林芝宾馆

地址:中国西藏林芝地区八一镇川藏路25号

电话:0894—5821300

邮编:860000

总经理:胡少明

林芝宾馆是我地区服务设施较齐全的二星级旅游饭店。拥有标准间、套房69间(套),共150张床位。

林芝地区迎宾馆

地址:中国西藏林芝地区珠海路12号

电话:0894—5822410

邮编:860000

总经理:赵元富

地区迎宾馆为自治区旅游定点单位。拥有标准间和三人间67间,共计床位150张。

朗泉宾馆

地址:中国西藏林芝地区朗县县城泉州路

电话:0894—5462353

邮编:856500

负责人:江春

朗泉宾馆是福建省泉州市为朗县援建的自治区旅游定点单位,共有标准间、三人间、套房26间(套),共计床位58张。

林芝饭店

地址:林芝八一新村川藏路25号

购物

林芝有丰富的森林自然资源,其中包括大量的经济植物与药用植物。前者有随处可取的野芭蕉、野香蕉、野菠萝、野柠檬、野柑橘等,有不胜其数的木耳、蘑菇、竹笋、花椒、八角,有含油量高达70%以上的油瓜、马蛋果、破布子、臧瓜,有长达100多米的白藤、革婆、结香、昂天莲,有丰富多彩的淀粉植物薯蓣、树蕨、莲花蕨、山龙眼。药用植物更是达上千种之多,常见的有治疗心脏病的五眼果,抗癌药源的海南粗榧,预防疟疾的三台花,延年益寿的延龄草,清嗓润喉的黑节草以及重要藏药南酸枣、钩藤、石斛,名贵药材天麻、三七、五味子、七叶一枝花、灵芝、虫草、贝母、雪莲、草乌等等。 另外,林芝还有少数民族所特有的手工艺:门巴木碗、竹编、珞巴石锅和陶器。 八一镇作为重要的藏东南物资与交易集结中心,周围地县的手工艺品及各种生资物资都通过它流向全区全国。另外,娘布苏拉节期间,有林芝地区物资交易会,是最佳的购物场所。

特色活动

工布地区最重要的节庆当属“工布新年”、“娘布拉苏节”和“苯日转山节”了。

工布新年是工布地区最为隆重和热闹的传统节日,和大部分藏族地区新年是藏历大年初一不同的是,工布新年是在每年的藏历十月一日。

据传说在很久以前工布地区面临外敌入侵,工布部落的青壮年们要远赴战场迎敌。时正值藏历九月,为让将士们奋勇杀敌,当地的百姓们遂将新年提前到了藏历十月一日来过,并将此习俗在工布地区一直延续保留了下来。工布新年有许多的习俗都体现了工布地方浓厚的原始祭俗和林区特色,比如“赶鬼”、“宴请家狗”、“吃结达”、“喝卓加”等等。

娘布拉苏节: 娘布拉苏就是“娘布人寻宝”的意思,在每逢藏历马年的八月十日举行。

传说工布地区有一颗叫“协果尊美”的宝石能镇妖伏魔驱邪避鬼,后被藏东丁青地方的人买走。宝石走后工布地区开始年年有灾荒、疾病流行。后来工布地区的人在“协果尊美”被买走的日子——每个藏历马年的八月十日举行招神活动,然后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娘布拉苏节”,据说在“娘布拉苏节”期间那在丁青的宝石会飞回工布来,保佑工布地区平安。“娘布拉苏节”的规模之大、人数之众和持续时间之长,都是在整个西藏地区极为少见的。

苯日转山节: 在每年的藏历四月“萨嘎达瓦节”期间,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去朝拜苯日神山。苯日神山是西藏的苯教圣山之一,传说是苯较祖师辛饶米保且修行和成道的地方。传说中的辛饶米保且是个威力无比的神圣宗师,在苯教徒的心目中是和佛教徒认同的释迦牟尼佛有相同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是工布地区当地人贡奉的主神。

在转山期间,你能看到和你在西藏大部分地区所看到的佛教仪轨相迥异的苯教宗教仪轨,比如苯教徒转山都是沿着逆时针方向而行,包括手里摇着的转经筒,也是逆时针摇动的。从这些和佛教几乎相同的仪式,又有小小的但却是截然不同的仪轨上,你也许就能看到在漫长岁月中既相融又相斗的“佛、苯之争”的一点点影子。

林芝景点门票价格

巴松错:100元/淡季50元

卡定沟瀑布:120元/人

柏树王:15元/人

(0)
诗文中出现“林芝”的诗词

塘沽盐场望海同曹东瀛王泽寰

挂席东南采石华,群鸥戏水鳄吹沙。

飞霜暑路素三尺,舞雪春林芝九葩。

去国一匏轻似叶,求仙得枣大如瓜。

三山未到头先白,何事经营上汉槎。

(0)

校刊光禄我素公集纪事赠惠生族兄二首·其一

江南理学旧名家,富贵浮云未足夸。

手泽传心书数卷,牙章衍祚惠无涯。

林芝瑞秀参成色,丹桂祥开五月花。

感慨余芬非往日,秋来依旧发英华。

(0)

许相公挽词二首·其一

容成堂上光华别,谢客岩前意象閒。

身到三台良未满,年添九老定谁悭。

高期落落尘嚣外,苦论喧喧醉梦间。

我欲为公深着语,桂林芝树不同删。

(0)

山居图

世传隐处祗空闻,草断行踪路不分。

鬼谷树深衣湿翠,凤林芝暖石生云。

寒泉叠响清琴调,白雪飞花逐剑文。

已约八公携手去,青岑从此谢嚣氛。

(0)

赠医士刘良孟

移家久住大江隈,种德堂深酒满杯。

秋雨一林芝草长,春风千树杏花开。

虎收新谷岩前卧,龙捧奇方海上来。

嗟我素髭无染法,若为携手访蓬莱。

(0)

昆冈为颜医生钰题

振衣千仞付儿曹,投老昆冈志亦豪。

蟾兔影中丹桂近,凤凰巢下碧梧高。

林芝木双虹剑,盈架诗书一褐袍。

射策金门看片玉,郤诜曾是冠时髦。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崔曙 饶芝祥 陆世仪 湛方生 赵扩 胡舜陟 窦庠 毛伯温 阎尔梅 刘叉 陈谏 李格非 刘光祖 崔融 呼文如 陈耆卿 曹端 陆树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