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寓迹的词语解释
寓迹的意思
拼音:yù jì    注音:ㄧㄩˋ ㄐㄧˋ
使用场景
寓迹常常出现在文学作品、绘画、雕塑、电影等艺术形式中。它可以用来表达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传递对人生、道德、文化等方面的理解。
例句
1. 这幅画非常寓迹,通过画中的人物形象和场景描绘,传达出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思考。2. 这部小说寓迹十分巧妙,通过主人公的经历,表达出作者对人性和道德的思考。
基本含义
将历史故事、文化内涵等隐含在作品中,使作品具有教育、启迪作用。
基本解释

见“ 寓迹 ”。
亦作“ 寓跡 ”。犹寄足。暂时寄住。 唐 马吉甫 《蝉赋》:“聊息心於万事,欣寓跡於一枝。” 宋 郭彖 《睽车志》卷四:“有士人寓迹 三衢佛寺 ,忽有女子夜入其室。”又为托身。《云笈七籤》卷一一二:“僧 悟玄 不知何许人也,虽寓跡緇褐,而潜心求道。”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寓迹感兴趣,可以深入了解相关的艺术作品,如文学作品、绘画作品等。通过欣赏和研究这些作品,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寓迹的艺术魅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本童话书寓迹很多,通过故事中的动物形象,传达了对友爱和勇敢的教育。2. 初中生:这幅漫画寓迹很深,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一些问题。3. 高中生:这部小说寓迹非常巧妙,通过情节的设置和人物的塑造,传达了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思考。
故事起源
寓迹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史记·平准书》中,原文是“故寓善迹焉”。后来,这个词语逐渐演变为“寓迹”。寓迹的概念起源于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观念,他们认为作品应该具有教育和启迪的作用。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寓迹”这个词语。可以将“寓”联想为“隐含”,将“迹”联想为“事迹”。这样,当你看到“寓迹”这个词语时,就能够想起它的基本含义。
词语结构
寓迹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寓”是动词,意为“隐含”,“迹”是名词,意为“事迹”。
详细解释
寓迹是一个文学艺术概念,指的是通过作品中的寓言、比喻、象征等手法,将历史故事、文化内涵等隐含在作品中,使作品具有教育、启迪作用。通过寓迹,作品可以传达深刻的思想和价值观。
(0)
诗文中出现“寓迹”的诗词

望春山

群峰西南起还伏,湖上丹丘立于独。

神仙寓迹山水间,不在幽深在清淑。

松潭水暖龙欲起,蕙帐人空鹤自宿。

飞云晓驭紫琼车,沆瀣宵涵白银屋。

蓬莱之名不可思,俗客须当避尔躅。

(0)

次韵王定国书丹元子宁极斋

仙人与吾辈,寓迹同一尘。

何曾五浆馈,但有争席人。

宁极无常居,此斋自随身。

人那识郗鉴,天不留封伦。

误落世网中,俗物愁我神。

先生忽扣户,夜呼祁孔宾。

便欲随子去,著书未绝麟。

愿挂神虎冠,往卜饮马邻。

王郎濯纨绮,意与陋巷亲。

南游苦不早,倘及莼鲈新。

(0)

鬼神

阴阳聚散在乾坤,万物初终理一原。

泯泯形声还寓迹,森森枝叶复归根。

周流冬夏成功显,鼓舞风霆妙用存。

灵气充然随处有,人间承祀礼知尊。

(0)

留别龙隐岩

矫首初来北斗峰,直穿山腹作玲珑。

石间蜕骨痕犹在,渊底藏珠水更通。

霖雨几时岩墅去,卧龙底处草庐空。

眼中要识真英物,寓迹何劳想下风。

(0)

湘中赠张逸人

羽衣零落帽欹斜,不自孤峰即海沙。

曾为蜀山成寓迹,又因湘水拟营家。

鸣琴坐见燕鸿没,曳履吟忘野径赊。

更爱扁舟宿寒夜,独听风雨过芦花。

(0)

湖口人李正臣蓄异石广袤尺馀而九峰玲珑老人名之曰壶中九华且以诗纪之命过继作

至人寓迹尘凡中,杖头挂壶来何从。

长房俗眼偶澄澈,一笑市井得此翁。

试窥壶中子无物,何处著此千柱宫。

毗耶华藏皆已有,不独海上栖瀛蓬。

我闻须弥纳芥子,况此空洞孰不容。

何人误持一嶂出,恍是九华巉绝峰。

令人却信刘郎语,当年霹雳化九龙。

谁将真形写此石,太华女几分清雄。

终当作亭号秋浦,刻公妙句传无穷。

(0)
诗词分类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诗人
吴宽 周贺 余继登 杨冠卿 赵师侠 张子翼 罗万杰 吴则礼 陈舜俞 徐溥 岳正 卢宁 史承谦 葛绍体 许棐 马臻 常纪 储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