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可以用做处来评价一个人的品德、行为或处理问题的能力。例如,当我们想表达某个人的品质很好,善于处事时,可以说他的做处不错;或者当我们想表达某个人的行为不好,不善于处理问题时,可以说他的做处有待提高。
- 例句
- 1. 他的做处很好,总是能够正确地处理问题。2. 她的做处很差,常常做出一些令人不满意的决策。
- 基本含义
- 指人的品行或行为有一定的水平、层次。
- 基本解释
行为,举动。 宋 曾觌 《醉落魄》词:“百般做处百廝愜,管是前生,曾负你寃业!”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你寻思,甚做处?不知就里,直恁冲冲怒。” 元 无名氏 《黄花峪》第三折:“打这厮好模样歹做处,你是箇强夺人家女娇娥。”
- 延伸学习
- 除了做处,还有一些与之相关的成语,例如“行行出状元”、“有志者事竟成”等,这些成语都与人的品行、行为或处理能力有关,可以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同桌的做处很好,总是愿意帮助我解决问题。2. 初中生:老师对我们的做处要求很高,希望我们能够严格要求自己。3. 高中生:面对挑战,我们应该有一个正确的做处,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 故事起源
- 据说,做处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庄子·外篇·封禅让王》。故事中,庄子告诉王官:“吾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所谓善言者,犹尔也。人莫不说其所善,而莫之为也。故曰‘善言犹尔’,此之谓也。故曰‘人莫之为也’。”这段话意味着人们常常会说一些好听的话,但却无法真正做到。后来,人们将其中的“人莫之为也”解释为“人的做处”,从而形成了现在的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做处的“做”字想象成一个人在做事情,而“处”字则表示这个人所处的位置或状态。通过这种记忆方式,可以帮助记住做处的意义。
- 词语结构
- 做处是一个名词短语,由“做”和“处”两个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做处是一个名词短语,由“做”和“处”两个字组成。做处的字面意思是“做的地方”,引申为人的品行或行为的表现。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质、行为或处事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