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在描述人焦急、着急的情况下使用,可以用来形容因等待、紧张、忧虑等引起的焦急情绪。
- 例句
- 1. 我等了半个小时了,现在真是茅焦了。2. 考试要到了,他可是茅焦得不行。
- 基本含义
- 形容非常焦急、着急。
- 基本解释
战国 齐 人,以敢谏见称。 秦始皇 母后私通 嫪毐 , 毐 以假父之尊专国事,骄纵为乱, 始皇 取而车裂之,迁太后于 萯阳宫 ,令曰:敢以太后事谏者戮。死者已二十七人,而 茅焦 犹冒死上谒,解衣伏质,喻以利害, 始皇 悟而赦之,迎太后归 咸阳 ,尊 焦 为上卿。见 汉 刘向 《说苑·正谏》。《史记·秦始皇本纪》:“ 齐 人 茅焦 説 秦王 曰:‘ 秦 方以天下为事,而大王有迁母太后之名,恐诸侯闻之,由此倍 秦 也。’ 秦王 乃迎太后於 雍 而入 咸阳 ,復居 甘泉宫 。” 唐 元稹 《四皓庙》诗:“ 茅焦 脱衣諫,先生无一言。”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列朝·邵经邦讥议礼》:“议礼诸臣自比 茅焦 之諫,訕上无礼,逮下詔狱讯治。”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焦急、着急相关的成语,如焦头烂额、急于求成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明天要考试了,我现在茅焦得不行。2. 初中生:等了好久了,他们还不来,我都茅焦了。3. 高中生:大学录取通知书还没下来,我现在真是茅焦啊。4. 大学生:论文还没写完,已经快截止了,我真是茅焦得不行。5. 成年人:工作压力太大,每天都茅焦得像茅草着火一样。
- 故事起源
- 茅焦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后汉书·杨震传》中,记载了一个叫杨震的人对待公务非常认真,每当有公事要处理时,他总是焦急地等待,如同茅草着火一样,因此被形容为“茅焦”。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茅焦的形象与茅草着火的情景联系起来,想象自己焦急得像茅草一样燃烧起来,这样可以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形容词
- 详细解释
- 茅,指茅草;焦,指焦急。茅草易燃,一旦着火会迅速燃烧,因此茅焦形容焦急得像茅草着火一样。这个成语表示人非常着急或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