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事物的名称、特征等。《周礼·天官·庖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 贾公彦 疏:“此禽兽等皆有名号物色,故云‘辨其名物’。” 金 王若虚 《五经辨惑》:“ 三代 损益不同,制度名物,容有差殊。” 康有为 《请废八股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从此内讲 中国 文学,以研经义、国闻、掌故、名物,则为有用之才。”
(2).名目与物产。《周礼·地官·大司徒》:“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 郑玄 注:“名物者,十等之名与所生之物。”
(3).名誉与物类。《管子·小称》:“故之身者使之爱恶,名者使之荣辱。此其变名物也,如天如地。” 郭沫若 等集校引 颜昌峣 曰:“故恭逊敬爱辞让之道之於身也使人爱恶,於名也使己荣辱,此其变化名物之神速也,如天地之不可测度也。”又案:“恭逊敬爱之道,既能化己,又能化人;既可变名,又可变物。‘物’指上文‘禽兽昆虫’言。”
(4).给事物命名;辨明物理。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实性》:“《春秋》别物之理以正其名,名物必各因其真。” 汉 蔡邕 《彭城姜伯淮碑》:“有名物定事之能,独见先覩之効。” 清 周亮工 《<南昌先生四部稿>序》:“騖致远者鄙证道为迂,取玄悟者以名物为滞。”
(5).有名的物产。 宋 梅尧臣 《和答韩奉礼饷荔支》:“ 韩 盛人所希,四海馈名物。”
(6).犹事物。 梁启超 《变法通议·幼学》:“识字之始,必从眼前名物指点,不好难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看图识字》:“这是一本教育妇女婢仆,使她们能够记账的书,虽然名物的种类不多,图画也很粗劣,然而很活泼,也很象。”
- 英文翻译
1.the name and description of a thing
- 基本含义
- 指有名气的事物或物品。
- 详细解释
- 名物是由“名”和“物”两个字组成的。其中,“名”指有名声,有知名度,“物”指物品。名物的意思是指具有名声和知名度的事物或物品。它通常用来形容某个地方或某个人所出产或拥有的有名的物品。
- 使用场景
- 名物常常用来形容某个地方或某个人所出产或拥有的有名的物品。它可以用来形容具有独特特色的食物、手工艺品、文化遗产等等。
- 故事起源
- 名物一词最早见于《晋书·刘毅传》:“自古名物,各有所宜。”这句话意思是说,从古至今,有名的物品各有各的特色和用途。后来,名物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词语,用来形容有名的物品。
- 词语结构
- 名物是一个形容词加名词的结构,形容词“名”修饰名词“物”。
- 例句
- 1. 这个城市的名物有独特的风味,你一定要尝一尝。2. 这个地方出产的名物非常有名,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名物”与具有名气的事物或物品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自己在一个有名的城市,品尝着美味的名物,感受着名物带来的独特体验。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各地的名物,包括名菜、名茶、名酒、名画、名剧等等。了解这些名物的故事和背后的文化,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名物”。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个城市的名物很好吃,我喜欢吃它们。2. 初中生:这个地方的名物非常有名,每年都有很多游客来参观。3. 高中生:我很想去品尝一下这个地方的名物,听说非常好吃。4. 大学生:这个城市的名物代表了这个地方的文化和历史,很值得一看。希望以上的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成语“名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