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鸟类的词语解释
鸟类的意思
拼音:niǎo yǔ huā xiāng    
使用场景
可以用来形容春天的田园景色、节日的欢乐氛围、或者某个地方的美好环境。
例句
1. 春天来了,整个城市都鸟语花香,充满了生机。2. 这个花园里有各种各样的花,每天都能听到鸟儿的歌声,真是鸟语花香。
基本含义
形容环境优美,充满生机活力。
基本解释

  鸟类通常是带羽、卵生的动物,有极高的新陈代谢速率,长骨多是中空的,所以大部分的鸟类都可以飞。最早的鸟类大约出现在1.5亿年前。他们的身体呈纺锤形、前肢特化为翼,体表有羽毛,体温恒定,肌胸发达,骨骼愈合、薄、中空,脑比较发达。有气囊可以进行双重呼吸,没有膀胱则可以减少身体质量。这些身体特征都很适应飞翔。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关于春天、花园、鸟儿的知识,可以进一步丰富对“鸟语花香”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春天来了,花开了,鸟儿在树上唱歌,真是鸟语花香。2. 初中生:我们去郊游的时候,整个山谷都充满了鸟语花香,非常美丽。3. 高中生:这个城市的公园非常漂亮,到处都是花朵和鸟儿,真是鸟语花香的地方。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后汉书·刘向传》中,其中有一句话“德音充塞,鸟语花香”。后来,人们将其作为成语使用。
记忆技巧
可以将“鸟语花香”与美好的春天景色联系起来,想象在一个花园里,听到鸟儿的歌声,闻到花香,感受到生机勃勃的气息。
词语结构
主语为“鸟语花香”,没有谓语。
详细解释


 简介

鸟类(Bird Class)

鸟类通常是带羽、卵生的动物,有极高的新陈代谢速率,长骨多是中空的,所以大部分的鸟类都可以飞。鸟类最先出现在侏罗纪时期,爬虫类和鸟类的始祖究竟是什么生物,在古生物学家中仍很有争议。

最早的鸟类大约出现在1.5亿年前。他们的身体呈纺锤形、前肢特化为翼,体表有羽毛,体温恒定,肌胸发达,骨骼愈合、薄、中空,脑比较发达。有气囊可以进行双重呼吸,没有膀胱则可以减少身体质量。这些身体特征都很适应飞翔。

数量

鸟纲(AVES)全世界现有鸟类9000余种,我国有1329种。绝大多数营树栖生活。少数营地栖生活。水禽类在水中寻食,部分种类有迁徙的习性。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国内的种类多分布于西南、华南、中南、华东和华北地区。鸟类体表被羽毛覆盖,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并且具有角质喙。

起源与进化过程

鸟类可能是由侏罗纪蜥龙类进化而来。最早的鸟类表现出与恐龙中的虚古龙有明显的相似性。鸟类在白垩纪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到新生代开始,已于现代鸟类的结构无明显差别。可以推测,大约在2亿年前,从旧大陆的一支古爬行类动物进化成鸟类,逐渐随着鸟类的繁盛而扩展到新大陆。在适应于多变环境条件的同时,鸟类发生了对不同生活方式的适应辐射。鸟类是由古爬行类进化而来的一支适应飞翔生活的高等脊椎动物。它们的形态结构除许多同爬行类外,也有很多不同之处。这些不同之处一方面是在爬行类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发展,具一系列比爬行类高级的进步性特征。如有高而恒定的体温,完善的双循环体系,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以及与此联系的各种复杂行为等;另一方面为适应飞翔生活而又有较多的特化,如体呈流线型,体表被羽毛,前肢特化成翼,骨骼坚固、轻便而多有合,具气囊和肺,气囊是供应鸟类在飞行时有足够氧气的构造。气囊的收缩和扩张跟翼的动作协调。两翼举起,气囊扩张,外界空气一部分进入肺里进行气体交换。另外大部分空气迅速地经过肺直接进入气囊,未进行气体交换,气囊就把大量含氧多的空气暂时贮存起来。两翼下垂,气囊收缩,气囊里的空气经过肺再一次进行气体交换,最后排出体外。这样,鸟类每呼吸一次,空气在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可见,气囊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它的功能是贮存空气,协助肺完成呼吸作用。气囊还有减轻身体比重,散发热量,调节体温等作用。这一系列的特化,使鸟类具有很强的飞翔能力,能进行特殊的飞行运动。

鸟类的祖先

这一科学之谜困扰了人类100多年。

辽西丘陵地带和冀北地区,旧称“热河”。一个世纪前,人类在这里发现了数量极多的鱼类化石。到目前为止,这一地带已发现植物化石60多种、无脊椎动物上千种、脊椎动物 70种。科学家将这里称为“热河生物群”。科学家还断定,1亿多年前,这里山川秀丽、水草丰美,生物极多。因为频繁的火山活动,动植物周期性地被火山喷出物和河流沉积物覆盖,化石才得以很好地保存下来。

100多年前,有人估计鸟类可能是由恐龙变来的。但在以往的发现和研究中,从未发现任何鸟类以外的动物身上有羽毛。然而,从1996年起,古生物学家相继在热河生物群化石带,发现了中华龙鸟、原始祖鸟、尾羽龙、北票龙、中国鸟龙、小盗龙、原羽鸟等恐龙化石,尾部或前肢上长有绒毛状羽毛,尤其是原始祖鸟的尾巴上,长满了装饰性的扇状羽毛,表明了羽小肢的存在。这些保存完好的化石,显示了鸟类的肩带、翅膀、龙骨突等身体形态的进化过程。科学家们据此认为,现代的鸟类就是恐龙的后代,恐龙仍与人类生活在同一蓝天下。

“甘肃鸟”是今鸟类已知最古老成员。今鸟类包括所有现代鸟类及其直接化石祖先,出现于1.4亿年到1.1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它与肩部骨骼结构相反的反鸟类是鸟类进化中两大分支,都源于“始祖鸟”。

始祖鸟

生活于侏罗纪的启莫里阶,距今约1亿5千5百万到1亿5千万年前,因此也被人评为世界上最早区分性别的鸟(现在已经发现了更早的,但大部分书本还没有改变)。这些标本大多只在德国境内发现。

始祖鸟约为现今鸟类的中型大小,有着阔及于末端圆形的翅膀,并比体型较长的尾巴。整体而言,始祖鸟可以成长至1.2米长。它的羽毛与现今鸟类羽毛在结构及设计上相似。但是除了一些与鸟类相似之处外,还有很多兽脚亚目恐龙的特征:它有细小的牙齿可以用来捕猎昆虫及其它细小的无脊椎生物。始祖鸟亦有长及骨质的尾巴,及它的脚有三趾长爪,其中一个趾类似盗龙的第二趾。这些不像现今鸟类有的特征,却与恐龙极为相似。

由于始祖鸟有着鸟类及恐龙的特征,始祖鸟一般被认为是它们之间的连结:可能是第一种由陆地生物转变成鸟类的生物。于1970年代,约翰•奥斯特伦姆(John Ostrom)指鸟类是由兽脚亚目恐龙演化而来,而始祖鸟就是当中最重要的证据。它保有一些鸟类的特征,例如叉骨、羽毛、翅膀。它亦有一些恐龙特征,例如长的距骨升突、齿间板、坐骨突、头顶上眶前孔内的小骨头及人字形的长尾巴。奥斯特伦姆亦发现始祖鸟与驰龙科很显著地相似。

始祖鸟的首个遗骸是在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之后两年的1862年发现。始祖鸟的发现似乎确认了达尔文的理论,并从此成为恐龙与鸟类之间的关系、过渡性化石及演化的重要证据。事实上,在戈壁沙漠及中国就恐龙的进深研究提供了更多证据有关始祖鸟与恐龙的关系,例如长有羽毛的恐龙。大部分人认为始祖鸟较接近现今鸟类的祖先,因它有着很多鸟类的特征;因它与当时鸟类的分歧程度仍有疑义。另外,比始祖鸟更接近今鸟的恐龙已被发现。

同许多古代生物的名字一样,始祖鸟的名字——Archaeopteryx也来源于希腊文,“archaeo”的意思是“古代的”,而“pteryx”则是“翅膀”的意思。所以“Archaeopteryx”直译为“古代的翅膀”,当然,应当翻译为“长着古代翅膀的生物”更合适,如古翼鸟。但始祖鸟并不是现代鸟类的始祖。

保存下来的每件远古鸟类化石都价值连城。而且越是古老,化石的价值就越大,始祖鸟从年代上看,确实是人们发现的最古老的鸟类,它生活在侏罗纪。因此人们在教科书中记录了这样一句话:始祖鸟是最早的鸟类。但是现在,科学家们都认为始祖鸟是恐龙。

把始祖鸟划到虚骨龙家族中,主要是因为它的羽毛。我们用肉眼观察一根羽毛时,看到的是一条中空的茎的两边伸展出排列整齐的“毛发”,似乎结构很简单。只有当我们把羽毛拿到显微镜下观察时,我们才发现,每一条细小的“毛发”上面,还有许多复杂的结构,枝杈纵横,并且有钩状物相连。这是鸟类、恐龙的羽毛才有的特征。所以,确定一块化石是否属于虚骨龙的,要从显微结构上看化石上是否有虚骨龙羽毛独特的细微结构。始祖鸟的羽毛展现出了这些细微的特征,因此理所当然地成为虚骨龙家族的成员。有人说它就是现代所有鸟类的老祖宗。

目前,世界上只发现10例始祖鸟的化石,第十例化石表示始祖鸟属于驰龙,正是它进化出了迅猛龙与恐爪龙。

驰龙

样子古怪——只有1米长,两条腿很细,中间靠内的脚趾上长着镰刀形的爪,尾很长,有成束的棒状骨,使尾巴变得僵硬。但是,真正让这个生物不同寻常的不是它的身体框架,而是外覆的东西:它从头到脚都覆盖着松软的绒毛和原始羽毛。自从一个国际研究小组的成员4月份宣布他们在中国东北发现了这块有1.3亿年历史的化石以后,有些古生物学者一直在欢呼雀跃。这种满身羽毛的生物可能证明鸟类直接从恐龙进化而来:科学家已经为此激烈争论了几十年。 过去人们也曾发现驰龙。但是,在此以前,由于化石保存得不够完好,科学家一直不能确定它是否长有羽毛。这只全身长满羽毛的恐龙是迄今为止表明恐龙是鸟类直接祖先的最好证据。

但是,对于那些认为鸟类与恐龙在进化谱系中属不同分支的古生物学家来说,这项发现或许会让他们失望。尽管如此,他们尚未放弃。他们指出,还存在另一种可能性:恐龙和鸟类或许都有羽毛,因为它们拥有共同的祖先。因此,这项发现并未结束关于鸟类与恐龙到底是否存在关系的争论。但是,它却引出了羽毛起初有何作用的新理论。驰龙尽管长着羽毛,但从解剖学上看显然不会飞。有些专家提出,它的羽毛或许只用于保暖。

分类

现今已知鸟类分为两个亚纲,即古鸟亚纲和今鸟亚纲。

古鸟亚纲以始祖鸟(Archaeopteryx lithographica)为代表。

今鸟亚纲包括白垩纪以来的一些化石鸟类以及现存鸟类。

化石鸟类以黄昏鸟目和鱼鸟目为代表,它们的骨骼近似现代鸟类但上、下颌具槽生齿。

现存今鸟亚纲鸟类可归为3个总目,即:

一、平胸总目

为现存体型最大的鸟类(体重大者达135kg,体高2.5m),适于奔走生活。具有一系列原始特征:翼退化、胸骨不具龙骨突起,不具尾综骨及尾脂腺,羽毛均匀分布(无羽区及裸区之分)、羽枝不具羽小钩(因而不形成羽片),雄鸟具发达的交配器官,足趾适应奔走生活而趋于减少(2~3趾)。分布限在南半球(非洲、美洲和澳洲南部)。

平胸总目的著名代表为鸵鸟(Struthio camelus)或称非洲鸵鸟,其他代表尚有美洲鸵鸟(Rhea americana)及鸸鹋(或称澳洲鸵鸟)(Dromaus nova-chollandeae)。此外在新西兰尚有几维鸟(Apteryx oweni)。

二、企鹅总目

潜水生活的中、大型鸟类,具有一系列适应潜水生活的特征。前肢鳍状,适于划水。具鳞片状羽毛(羽轴短而宽,羽片狭窄),均匀分布于体表。尾短。腿短而移至躯体后方,趾间具蹼,适应游泳生活。在陆上行走时躯体近于直立,左右摇摆。皮下脂肪发达,有利于在寒冷地区及水中保持体温。骨骼沉重而不充气。胸骨具有发达的龙骨突起,这与前肢划水有关。游泳快速,有人称为“水下飞行”。分布限在南半球。

企鹅总目的代表为王企鹅(Aptenodytes patagonicus)。

三、突胸总目

突胸总目包括现存鸟类的绝大多数,分布遍及全球,总计约 35个目, 8500种以上。它们共同的特征是:翼发达,善于飞翔,胸骨具龙骨突起。最后4~6枚尾椎骨愈合成一块尾综骨。具充气性骨骼。正羽发达,构成羽片,体表有羽区、裸区之分。雄鸟绝大多数均不具交配器官。

我国的种类

我国所产突胸总目鸟类,计有26目81科。根据其生活方式和结构特征,大致可分为6个生态类群,即游禽、涉禽、猛禽、攀禽、陆禽和鸣禽。包括:

1、潜鸟目

2、鸊鷉目

3、鹱形目

4、鹈形目

5、鹳形目

6、雁形目

7、隼形目

8、鸡形目

9、鹤形目

10、鸻形目

11、鸽形目

12、鹦形目

13、鹃形目14、鸮形目

15、夜鹰目

16、雨燕目

17、鼠鸟目

18、咬鹃目

19、佛法僧目

20、鴷形目

21、雀形目

鸟纲在生物分类学上是脊椎动物亚门下的一个纲。(图:褐马鸡)

特征

鸟的主要特征是:大多数飞翔生活。体表被羽毛覆盖,一般前肢变成翼(有的种类翼退化),骨多孔隙,内充气体;心脏有两心房和两心室。体温恒定。呼吸器官除具肺外,还有由肺壁凸出而形成的气囊,用来帮助肺进行双重呼吸。卵生。

鸟是两足、恒温、卵生的脊椎动物,身披羽毛,前肢演化成翅膀,有坚硬的喙。 鸟的体型大小不一,既有很小的蜂鸟也有巨大的鸵鸟和鸸鹋(产于澳洲的一种体型大而不会飞的鸟)。

鸟类种类繁多,分布全球,生态多样,现在鸟类可分为三个总目。平胸总目,包括一类善走而不能飞的鸟,如鸵鸟。企鹅总目,包括一类善游泳和潜水而不能飞的鸟,如企鹅。突胸总目,包括两翼发达能飞的鸟,绝大多数鸟类属于这个总目。

目前全世界为人所知的鸟类一共有9000多种,光中国就记录有1300多种,其中不乏中国特有鸟种(参见中国特有鸟种列表)。大约有120—130种鸟已绝种,与其他陆生脊椎动物相比,鸟是一个拥有很多独特生理特点的种类。

鸟的食物多种多样,包括花蜜、种子、昆虫、鱼、腐肉或其他鸟。大多数鸟是日间活动,也有一些鸟(例如猫头鹰)是夜间或者黄昏的时候活动。许多鸟都会进行长距离迁徙以寻找最佳栖息地(例如北极燕鸥),也有一些鸟大部分时间都在海上度过(例如信天翁)。

大多数鸟类都会飞行,少数平胸类鸟不会飞,特别是生活在岛上的鸟,基本上也失去了飞行的能力。不能飞的鸟包括企鹅、鸵鸟、几维(一种新西兰产的无翼鸟)、以及绝种的渡渡鸟。 当人类或其他的哺乳动物侵入到他们的栖息地时,这些不能飞的鸟类将更容易遭受灭绝,例如大的海雀,和新西兰的恐鸟。

鸟类之最

最小的鸟和最小的鸟卵

许多人都知道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类,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十分准确,因为全世界的蜂鸟有315种左右,分布于从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到南美洲的麦哲伦海峡,以及其间的众多岛屿上。它们的体形差异也很大,最大的巨蜂鸟体长达21.5厘米,当然不能说它是世界上最小的鸟了。而产于古巴的吸蜜蜂鸟的体长只有5.6厘米,其中喙和尾部约占一半,体重仅2克左右,其大小和蜜蜂差不多,这样的蜂鸟才是世界上体形最小的鸟类,它的卵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卵,比一个句号大不了多少。蜂鸟的羽毛大多十分鲜艳,并且闪耀着金属的光泽。它们的飞行本领高超,可以倒退飞行,垂直起落,翅膀振动的频率很快,每秒钟可达50~70次,所以有“神鸟”、“彗星”、“森林女神”和“花冠”等称呼。我国近几年有很多地方都声称发现了蜂鸟,其实都是误传。(注2)

体形最大的鸟

世界上体形最大的现生鸟类是生活在非洲和阿拉伯地区的非洲鸵鸟,它的身高达2~3米,体重56千克左右,最重的可达75千克。但它不能飞翔。它的卵重约1.5千克,长17.8厘米,大约等于30-40个鸡蛋的总重量,是现今最大的鸟卵。

翼展最宽的鸟

漂泊信天翁,翼展达3.63米。

最大的飞鸟

生活在非洲东南部的柯利鸟,翅长2.56米,体重达18千克左右,是世界上能飞行的鸟中体重最大者。

最重的飞鸟

大鸨,雄性的体重达18千克。

最小的猛禽

婆罗洲隼,体长15厘米,体重35克。(注1)

羽毛最少的鸟

蜂鸟,不足1000根。

羽毛最长的鸟

天堂大丽鹃,尾羽是体长的2倍多。

寿命最长的鸟

鸟类中的长寿者不少,如大型海鸟信天翁的平均寿命为50~60年,大型鹦鹉可以活到100年左右。在英国利物浦有一只名叫“詹米”的亚马逊鹦鹉,生于1870年12月3日,卒于1975年11月5日,享年104岁,不愧为鸟中“老寿星”。

寿命最长的环志海鸟

王信天翁,60余年。

寿命最长的笼养鸟

葵花凤头鹦鹉,80余年。

飞行速度最快的鸟

尖尾雨燕平时飞行的速度为170千米/小时,最快时可达352.5千米/小时,堪称飞得最快的鸟。

冲刺速度最快的鸟

游隼,在俯冲抓猎物是能达到180千米/小时。

飞得最慢的鸟

小丘鹬,8千米/小时。

振翅频率最高的鸟 角蜂鸟

90次/秒

振翅频率最慢的鸟

大秃鹫,滑翔数小时不拍翅。

一次飞行时间最长的鸟

世界纪录,一只信天翁飞行55小时,飞行距离约1万公里。

飞行最高的鸟类

大天鹅和高山兀鹫是飞得最高的鸟类,都能飞越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飞行高度达9000米以上,否则就可能会撞在陡峭的冰崖上丧生。

飞行最远的鸟类

北极燕鸥是飞得最远的鸟类。它是体形中等的鸟类,习惯于过白昼生活,所以被人们称为“白昼鸟”。当南极黑夜降临的时候,便飞往遥远的北极,由于南北极的白昼和黑夜正好相反,这时北极正好是白昼。每年6月在北极地区“生儿育女”,到了8月份就率领“儿女”向南方迁徙,飞行路线纵贯地球,于12月到达南极附近,一直逗留到翌年3月初,便再次北行。北极燕鸥每年往返于两极之间,飞行距离达4万多公里。因为它总是生活在太阳不落的地方,人们又称它“白昼鸟”。

游水最快的鸟

巴布亚企鹅,27.4千米/小时。

跑得最快的鸟

鸵鸟,72千米/小时。

最凶猛的鸟

生活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悬崖绝壁之间的安第斯兀鹰,体长可达1.2米,两翅展开达3米。它有一个坚强而钩曲的“铁嘴”和尖锐的利爪,专吃活的动物,不仅吃鹿、羊、兔等中小型动物,甚至还捕食美洲狮等大型兽类,因此又有“吃狮之鸟”和“百鸟之王”的称呼。

尾羽最长的鸟类

日本用人工杂交培育成的长尾鸡,尾羽的长度十分惊人,一般长达6~7米长,最长的记录为1974年培育出的一只,为12.5米。如果让它站在四层楼房的阳台上,它的尾羽则可以一直拖到底楼的地面上,因此也是世界上最长的鸟类羽毛。

雄鸟和雌鸟体重相差最大的鸟类

生活在欧亚大陆北部的大鸨在鸟类中雄鸟和雌鸟体重差别最大,雄鸟体重为11~12千克,而雌鸟只有5~6千克。

嘴峰最长的鸟类

生活在南美洲的巨嘴鸟是嘴峰最长的鸟类,它的嘴峰的长度为1米左右,十分奇特。

最长鸟喙

澳洲鹈鹕,长47厘米。

最宽鸟喙

鲸头鹳,宽12厘米。

学话最多的鸟

非洲灰鹦鹉,学会800多个单词。

最擅长效鸣的鸟

湿地苇莺,模仿60多种鸟鸣。

最复杂的鸟巢

非洲织布鸟的巢,它同时也是最大的公共巢,有300多个巢室。

最大的鸟巢

白头海雕的巢,长6米,宽2.9米。

最小的巢

吸蜜蜂鸟的巢,只有顶针大小。

产卵最少的鸟类

信天翁每年只产一枚卵,是产卵最少的鸟。

窝卵数最多的鸟

灰山鹑,每窝15~19枚。

孵化期最长的鸟类

信天翁也是孵化期最长的鸟类,一般需要75~82天。

最晚性成熟的鸟类

信天翁雏鸟达到性成熟的过程也是鸟类中最长的,需要9~12年。

最大的鸟卵化石

17世纪中叶以前,在马达加斯加岛南部生活着一种象鸟,现在已经绝迹。象鸟的卵化石的长径为35.6厘米,相当于148个鸡蛋的大小,是迄今世界上所发现的最大鸟卵化石。

最大的鸟类化石

最大的鸟类化石是隆鸟的化石,估计它的身高达5米左右,原来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岛上,在公元7世纪时绝灭。

鸟类的保护

保护鸟类就是保护环境

林地是构成地球植被的重要部分,许多生物以林地为生息繁衍地,鸟类是其中最重要成员。在这里,植物是生产者,各种昆虫和一些以植物为食的哺乳动物是消费者,鸟类一方面作为消费者参与了林地生态的活动,另一方面又抑制着对植物有破坏作用的生物。林地为鸟类提供了栖息地,而鸟类保护了植物的正常生长,它们处在不同的食物链上的不同环节,成为了林地生态系统的骨干。

我们的祖先深深懂得爱鸟的意义,文字记载虽详略不一,但从古至今历代不绝。甲骨文中有字像啄木鸟啄虫状,且出现在卜辞中,有令鸟防虫之意,中国的古人很清楚这种鸟的价值。到孔子时,他明确地提出了“覆巢毁卵则凤凰不翔”的保护鸟类的思想。《礼记·王制篇》规定:“不麛不卵,不杀胎,不殀夭,不覆巢”,指出捕杀幼鹿和毁巢掏鸟蛋都是不允许的。《淮南子》中有休猎休渔的详细记载,特别强调在特定的季节不得毁林和烧田以保护幼鸟。此后各朝代都有政府的法令强调保护鸟类和其它的动物,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先后出台了许多保护鸟类和其它野生动物的法规和条例,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世界共有鸟类156科,9000多种,已经有139 种灭绝了,保护鸟类已经刻不容缓。

中国观鸟爱鸟组织

鸟类学近年来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包括鸟类分类学、鸟类起源与进化、鸟类与生态的关系、鸟类行为研究、鸟类保护与种群恢复等等。中国各地出现了很多观鸟协会(野鸟协会),带动了中国鸟类保护的普及,同时涌现出一些科普网站积极介绍鸟类知识,许多不为人知的鸟类逐渐得到关注,以下是中国比较有名的鸟类协会和网站:

中国野鸟图库:在中国鸟类学会指导下,由各地鸟类研究人员、观鸟组织和鸟类摄影爱好者共同创建的全国性专业鸟类图库,目的是尽可能全面地收集中国鸟类的图片资料,促进中国鸟类研究工作和民间观鸟活动的发展。所有图片均由摄影作者免费提供。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致力于推动观鸟以及拍摄事业在中国的发展,并为业余鸟类摄影爱好者提供平台和交流空间,同时,积累鸟种图片和分布数据,方便鸟类爱好者查阅和辅助辨识。

鸟网 :鸟网通过鸟类摄影、鸟类观察和鸟类研究,达到关爱鸟类、保护自然、宣传环保、促进和谐之目的。鸟网,将竭诚为所有鸟类爱好者提供鸟类影像平台。 观鸟网:观鸟与摄影爱好者的网站。

鸟类网:分享鸟趣。致力于普及鸟类知识,发布鸟类资讯,分享有趣的鸟类故事,唤起更多的人来关爱鸟类,保护生态。

此外,许多省份和城市都组建了观鸟协会,极大地方便了各地爱鸟人士的交流沟通。

古北界 中国野鸟(非雀形目) - 中国野鸟(雀形目) - 北戴河野鸟 - 朝鲜半岛野鸟 - 日本野鸟 - 西藏野鸟 - 蒙古野鸟 - 欧洲野鸟 - 英国野鸟 - 俄罗斯野鸟 - 北非野鸟

新北界 北美野鸟 - 美国野鸟 - 加拿大野鸟 - 阿拉斯加野鸟 - 纽约野鸟 - 加利福尼亚野鸟 - 墨西哥野鸟

东洋界 南亚次大陆野鸟 - 斯里兰卡野鸟 - 中东野鸟 - 台湾野鸟 - 菲律宾野鸟 - 泰国野鸟 - 越南野鸟 - 印度尼西亚野鸟

埃塞俄比亚界 非洲野鸟 - 东非野鸟 - 西非野鸟 - 非洲南部野鸟 - 马达加斯加野鸟

新热带界 南美野鸟 - 哥伦比亚野鸟 - 巴西野鸟 - 阿根廷野鸟 - 哥斯达黎加野鸟 - 秘鲁野鸟 - 智利野鸟 - 加拉帕戈斯群岛野鸟 - 古巴野鸟 - 牙买加野鸟

澳新界 澳大利亚野鸟 - 新西兰野鸟 - 夏威夷野鸟 - 密克罗尼西亚野鸟 - 巴布亚新几内亚野鸟 - 所罗门群岛野鸟

南极界 南极大陆野鸟 - 南极海洋野鸟

(0)
诗文中出现“鸟类”的诗词

蜃楼得生字

青蘋风乍息,巨浸欲潮平。

毒雾方看吐,层楼忽已成。

凭栏无海若,吞鸟类罗生。

安得挥长剑,驱除致永清。

(0)

鹦鹉

尽有民间疾苦事,语禽何不一传言。

怪底不离飞鸟类,长年孤负稻粱恩。

(0)

金瓜寮山庄偶成

层巇环幽僻,阴房苦寂寥。

石崇山径仄,李广野园饶。

偷果猿如贼,号林鸟类鸮。

瘴云飞作雨,过午辄萧萧。

(0)

白海青行

海东青,育卵海之东,旋风绝云不辨故国踪。

戢羽少憩丛林中,乃遭弋获囚樊笼。

海东青,育卵海之东。

故为人得者皆已成禽,其雏罗网曾不逢。

青其正色白其瑞,千百之中一艰致。

何来雪羽炯朱睛,奇毛讵止少为贵。

海东青,鸷鸟类,其性棱棱多秉义。

毰毸玉立独驯良,不与群匹争击挚。

鸷鸟类,海东青,禽经何事初无名。

无名亦何害,有名亦何荣。

不见苍鹘取鸽为暖足,或称宝观,或称荐福。

翻使淆讹增究之,其事要属乾闼城。

翰林子,墨有无,悠谬奚足徵。

(0)

观内相素轩钱公射鸟因赋鄙韵用呈

胜日良宴会,逍遥云水乡。

佳宾列四座,繁吹促飞觞。

时维秋序晚,䆉稏垂田疆。

睹兹农事成,欢乐殊未央。

高柳荫虚亭,残荷荐馀香。

鸟类山雀,枝上止且鸣。

左右纷射之,乌号竟虚张。

公起挟一矢,疾发如流星。

翩然中修尾,远堕池水旁。

众宾竞称赏,此巧夺穿杨。

方今西北境,猃狁来狂勷。

安得我公辈,强弓用其长。

一箭退勍敌,摧北如驱狼。

坐令四海间,至治成虞唐。

(0)

傅希兑翎毛四首·其一鸬鹚

习水巢登木,繁胎子吐生。

似非凡鸟类,可惜捕鱼名。

(0)
诗词分类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诗人
李亨 陈璚 曹振镛 刘珍 孙楚 段玉裁 周葵 任翻 董恂 刘晏 程宿 冯京 韩忠彦 陈尧叟 郑颢 杨士芳 马援 刘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