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比喻独特的见解。 宋 陆游 《书志》诗:“读书虽復具隻眼,贮酒其如无别肠。” 明 焦竑 《焦氏笔乘·玉川子》:“晚 唐 诗人,予最喜 玉川子 及 司空表圣 二人,人品甚高,不为势利所汩没,故其诗能不涉世俗蹊径,此非具隻眼者,安能别之。” 清 薛雪 《一瓢诗话》:“有志者当自具隻眼,溯流而上,必得其源。”
(2).围棋术语。一眼。成片白子或黑子中之空隙,对手不能下子,但只眼不成活棋。 唐 王绩 《围棋诗》残句:“双关防易断,隻眼畏难全。”
- 基本含义
- 只看到一方面,没有全面的视角和认识。
- 详细解释
- 只眼是一个表示局限性和片面性的成语。它指的是只看到一方面,没有全面的视角和认识。使用只眼的人往往只关注某个方面的利益或观点,忽视其他重要的因素或观点。
- 使用场景
- 只眼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只顾自己利益,无视他人感受的人;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只看到表面,没有深入思考的人。
- 故事起源
- 只眼最早出自《左传·哀公四年》:“子曰:‘吾闻之也:赐也贫,无怨忧之色;矫而不厌,听斯言也。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其中的“矫而不厌”就是只眼的意思。后来,只眼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用来形容那些只看到一方面,没有全面认识的人。
- 词语结构
- 只眼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只”和“眼”两个字组成。
- 例句
- 1. 他太只眼了,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完全不顾及别人的感受。2. 这个问题不能只从经济的角度考虑,要有全面的视角,否则就是只眼。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只眼”与“只看一只眼睛”进行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只看一只眼睛就无法全面了解事物,只眼的人也是如此。
- 延伸学习
- 学习只眼这个成语的同时,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的成语,如“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目光短浅”等,了解更多与局限性和片面性相关的词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只眼,只顾着玩游戏,不关心学习。2. 初中生:老师说我们要全面考虑问题,不能只眼。3. 高中生:社会问题很复杂,我们要有全面的视角,不能只眼。4. 大学生:只眼是一个很常见的心理现象,我们应该努力避免这种局限性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