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官员的薪水或工资待遇,也可用于形容普通人的工资或待遇。
- 例句
- 1. 他的俸料很高,所以生活非常富裕。2. 这个职位的俸料很低,不太受人们的青睐。
- 基本含义
- 指官员的薪水或俸禄。
- 基本解释
唐 宋 官员除俸禄外,又给食料、厨料等(折成钱钞谓之料钱),二者合称“俸料”。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二:“ 泚 ( 朱泚 )以国家府库之殷,重赏应在京城公卿家属。皆月给俸料,以安其心。” 宋 孔平仲 《续世说·汰侈》:“ 王起 富於文学,而理家无法,俸料入门,即为僕妾所有。”《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令羣臣居丧被詔起復者,须卒哭朝謁,其俸料自詔下日给之。”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官员制度和薪饷发放制度,以及其他与工资、待遇相关的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是学校的官员,每个月都能领到俸料。2. 初中生:我爸爸是一名公务员,他的俸料比较稳定。3. 高中生:我希望将来能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每个月能有丰厚的俸料。
-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官员制度。在古代,官员的薪水和补给物资是由朝廷发放的,称为“俸料”。由于官员的地位和职责不同,所得的薪水和物资也有所差别。因此,人们用“俸料”来形容官员的待遇。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俸料”与官员的薪水和物资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图像,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字组成,形式简洁明了。
- 详细解释
- 俸料是由“俸”和“料”两个字组成的,其中,“俸”意为官员的薪水或俸禄,“料”指补给物资。这个成语原本用来形容官员所得的薪水和物资,后来也引申为指人们的工资或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