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紧张、恐惧或惊讶的情况下停止呼吸的状态。可以用来形容考试前的紧张、演讲时的紧张、遇到突发事件时的紧张等。
- 例句
- 1. 考试前,他紧张得举息不定。2. 当她听到突然传来的巨响时,她吓得举息不止。
- 基本含义
- 指停止呼吸,形容非常害怕或非常紧张。
- 基本解释
(1).借债付利息。《北史·苏绰传》:“富商大贾,缘兹射利,有者从之贵买,无者与之举息。” 宋 王安石 《上五事书》:“昔之贫者,举息之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之于官。”
(2).生育子女。 宋 梅尧臣 《和答永叔洗儿歌》:“我惭暮年又举息,不可不令朋友知。”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心悸胆战”、“惊慌失措”等,来扩展对表达紧张、恐惧情绪的词汇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面对老师提问时,紧张得举息不定。2. 初中生:考试前,同学们都举息不定,因为这是一次重要的考试。3. 高中生:演讲时,我感到非常紧张,举息不止。4. 大学生:面试时,我紧张得举息不定,但还是尽力保持镇定。
- 故事起源
- 关于“举息”的故事并不多见,目前没有找到相关的故事起源。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举息”与紧张、恐惧的情绪联系起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在紧张的情况下,人们会停止呼吸,这样可以帮助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结构简单明了。
- 详细解释
- 举息是由“举”和“息”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举”表示停止,停止呼吸;“息”表示呼吸。这个成语形容人因为害怕或紧张而停止呼吸,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在面对极度紧张或恐惧的情况下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