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舌辨的词语解释
舌辨的意思
拼音:shé biàn    注音:ㄕㄜˊ ㄅㄧㄢˋ
使用场景
舌辨常用于形容人具有辨别是非、分辨是非的能力,也可以用来形容人能够辨别是非的能力很高。
例句
1. 他是一个舌辨过人的律师,能够辨别是非,分辨是非。2. 这个人的舌辨能力很强,他能够通过舌头来辨别真假。
基本含义
能够辨别是非,分辨是非曲直。
基本解释

亦作“ 舌辩 ”。1. 唐 宋 时称说书者为舌辨。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小说讲经史》:“説话者谓之舌辨。虽有四家数,各有门庭。”
(2).口才敏捷。《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松 知 修 是个舌辨之士,有心难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金丹说客》:“ 金丹 者,吾邑诸生也。素以舌辨见称,微有拳勇。”《近十年之怪现状》第九回:“况且 伊紫旒 这个人能言舌辩。在 上海 若干年,上下人等,三教九流,他没有不认得的。”

延伸学习
了解其他和舌辨相关的成语,例如“舌剑唇枪”、“舌灿莲花”。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舌辨能力很强,能够辨别是非。2. 初中生:这位老师的舌辨能力很高,能够通过舌头来分辨是非。3. 高中生:他是一个舌辨过人的律师,能够辨别真假,分辨是非。4. 大学生:她的舌辨能力很强,能够通过舌头来辨别是非,分辨是非。
故事起源
舌辨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故事中,平原君虞卿是齐国的一位聪明能干的官员,他能够通过舌头来辨别是非,分辨是非。后来,舌辨成为了一种形容一个人辨别是非的能力的成语。
记忆技巧
可以联想成“舌头辨别”,用舌头来辨别是非。
词语结构
主谓结构
详细解释
舌辨是指通过舌头来分辨是非曲直,也就是能够辨别真假,分辨是非。
(0)
诗文中出现“舌辨”的诗词

南乡子

洪迈被拘留,稽首垂哀告敌仇。一日忍饥犹不耐,堪羞!苏武争禁十九秋。

厥父既无谋,厥子安能解国忧。万里归来夸舌辨,村牛!好摆头时便摆头。

(0)

仲夏子长招集西山绿树下,流连永日,各赋长句

雨过未骄宣子日,春归还剩舞雩风。

心轻富贵游方外,死趁升平羡冢中。

但拟闲身侪鹿豕,莫将饶舌辨鱼龙。

染裾山翠真堪揽,世事于今问牧童。

(0)

菩萨蛮·其二十二

长安人海同为客。登楼无复黄尘色。舌辨起风雷。

连旬广座开。匆匆来又去。不尽留连处。

未到十三陵。自惭虚此行。

(0)

自百步街岭游过云岩潺湲洞小四窗六龙泉佛手岩三峡再来石诸胜二章·其一

众妙归一宗,始形佛力大。

食肉从屠门,有腹谁忍饿?

平等诸法相,百舌辨难破。

色界虽华鬘,空空与之化。

撒掌投祗林,随宜憩台榭。

选胜同辨材,形义确无借。

为石必赴高,是泉尽趋下。

容有穿凿存,固堪矫揉谢。

病僧不顾人,竹阴裹云卧。

彼且息彼筇,吾自啖吾蔗。

(0)

沈先辈别归松江十年再至醉而授笔倚马悬河仆目以吴蒙辱赠七律次韵答之

阿蒙一去东吴赊,三日天风吹海槎。

敢言摇橹遮关羽,却喜舌辨如田巴。

若个听诗颐不解,苦予趁韵鬓先华。

几淹白坐不投辖,实少青钱付酒家。

(0)

南乡子·洪迈被拘留

洪迈被拘留。
稽首垂哀告彼酋。
七日忍饥犹不耐,堪羞。
苏武争禁十九秋。
厥父既无谋。
厥子安能解国忧。
万里归来夸舌辨,村牛。
好摆头时便摆头。

(0)
诗词分类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诗人
林大钦 黄公辅 黄廷用 戴梓 华镇 杨荣 费墨娟 仇远 李云龙 释慧空 陆文圭 杨巍 叶茵 陈匪石 牟巘 华岳 何绛 王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