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还政的词语解释
还政的意思
拼音:hái zhèng    注音:ㄏㄞˊ ㄓㄥˋ
基本解释

(1).致仕;辞官。《新唐书·段文昌传》:“俄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未踰年,自表还政。” 宋 曾巩 《殿中丞致仕王君墓志铭》:“至年七十,遂上书还政,迁太子中舍。” 宋 吕诲 《奏乞致仕表》:“爰思逃禄以偷生,不俟引年而还政。”
(2).归政;交权。 宋 曾巩 《慈圣光献皇太后挽词状》:“﹝皇太后﹞在先帝之世,从权当国,既而还政以时,明识独见,出处应理。” 宋 吕珪 《皇太后付中书门下还政书》:“去岁两曾降手书还政,辅臣等并於皇帝御前纳下。”

基本含义
指被推翻的政权重新得到掌权,恢复统治。
详细解释
还政是指一个被推翻的政权恢复掌权,重新统治。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政治动荡中的权力转移,暗示一个政权可能被推翻,但最终又重新恢复到原来的统治者手中。
使用场景
还政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政治领域的权力变动,可以用于形容政权的更替、政治局势的变动等情况。也可以用于比喻其他领域中的权力转移,如商业、学术等。
故事起源
还政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相传,战国时期,齐国发生了一场政变,国君被推翻,新的政权上台。然而,新政权的统治并不得民心,人民对前任国君的统治感到怀念。最终,经过一系列的变故,前任国君重新得到了掌权,恢复了原来的统治地位。这个故事成为了还政这个成语的起源。
词语结构
还政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结构简单明了。
例句
1. 在政治动荡的时期,很多政权都经历了还政的过程。2. 这个国家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还政的事件。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记忆故事起源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国家的政权被推翻,然后又重新恢复到原来的统治者手中,这个过程就是还政。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中国古代历史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关于政治动荡和权力转移的故事,了解不同朝代的兴衰更替。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政权被推翻后又重新得到掌权,就像是一个国家的王朝变来变去。
2. 初中生
还政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政治领域的权力变动,比如一个政权被推翻后又重新恢复到原来的统治者手中。3. 高中生:在中国历史上,还政的事件屡见不鲜,它反映了政权的更替和政治局势的变动。
4. 大学生及以上
还政这个成语不仅仅可以用于形容政权的转变,也可以比喻其他领域中的权力转移,如商业、学术等。
(0)
诗文中出现“还政”的诗词

沁园春·其十七再和

惭愧清朝,罢贡包茅,住发牙璋。

便羊裘归去,难留严子,牛衣病卧,肯泣王章。

畴昔忧天,如今怀土,田舍鸡肥社酒香。

甘雨足,且免扶锄苦,免踏车忙。先生少拟荀扬。

晚自觉才衰可斗量。

甚都无白凤,飞来玄草,亦无紫气,下烛干将。

待得新亭,倒持手版,何似抽还政事堂。

荣与辱,算到头由我,不属苍苍。

(0)

寄题西京致政张郎中静居院

休官得宴闲,理固居处静。

中或不自达,触物挠天性。

遂令优游心,反致寂寞病。

二川有耆英,识岂斯人并。

周才当要职,美誉著群听。

气体殊未衰,援礼请还政

安车得西归,芜没治三径。

萧然绝世纷,日以道自胜。

以静名厥居,内外了相称。

君怀本清虚,复此林泉莹。

君道本和乐,况有琴樽命。

新堂辟四隅,立意尤高迥。

夷襟造真境,友益具子令。

药品稽神仙,门法尚忠正。

肌肤松菊香,庭砌芝兰盛。

天宜锡难老,以示君子庆。

予亦希君者,误宠窃机柄。

无裨紫极尊,动有赤松兴。

报国苟锱铢,窜身违陷阱。

雅志呈未谐,高山徒景行。

(0)

某伏蒙宫师相公杜寄示新居诗斋沐捧读不胜铭叹某谨成拙诗一章上纪盛德粗伸谢意

年至即还政,贤哉近古稀。

明哲冠四辅,谋猷翊万微。

名遂身乃退,意确天弗违。

奇节焕青简,遗法在黄扉。

仁里开新第,德宇翔采翚。

宴宅俭有制,丘墙高可依。

雅言重金鼎,清音繁玉徽。

一览近观徼,三复终研几。

私橐永缄秘,蔀室增光辉。

信矣贤人业,发于君子机。

孤生怀绛帐,引颈咏缁衣。

圣神方图任,日冀东山归。

(0)

代书谢王胜之学士寄莱石茶酒器

东山有石若琼玖,匠者追琢可盛酒。

君子得之惜不用,慇勤远寄林下叟。

林叟从来用瓦盏,惊惶不敢擎上手。

重诫儿童无损伤,缄藏复以待贤友。

未知贤友何时归,男子功名未成就。

朝廷先从忧者言,方今莫如二虏丑。

汉之六郡限辽西,唐之八州隔山后。

自馀瓜沙甘与凉,中原久而不能有。

奈何更饵以金帛,重困吾民犹掣肘。

若非堂上出奇兵,安得阃外拉馀朽。

直可逐去此曹辈,西出玉门北逾口。

城下狐狸既不存,路上豺狼自无走。

太阳烜赫耀天衢,氛妖接变匿尘垢。

功成不肯受上赏,印解黄金大于斗。

乞洛辞君出国门,归鞍暖拂天街柳。

千官如壁遮道留,仰面弄鞭不回首。

乡人夹路迎大尹,醉拥旌幢锦光溜。

下车拜墓还政馀,不访公门访亲旧。

始知此器用有时,吾当为君献眉寿。

(0)

北都篇

王者耻偏安,王居大无外。

采甸递臂指,江河等衣带。

肱倚太行山,坐拥居庸塞。

沧海远潆回,岳渎顾咸在。

皇明建北都,形势兼前代。

都城峨峨攒六宇,文武宣流若风雨。

九边环卫俨亲军,万骑腾骧列虓虎。

燕山衔挂长蛇横,蓟门陡绝盘龙舞。

秦地渔阳争百二,周室幽都雄九五。

圣人九五昔龙飞,山河百二古来稀。

驱□直过北斗北,信使且出西夷西。

九门开辟式围有,万乘居守屯熊罴。

庙市阴阳都应象,辇道从衡如问棋。

故是大横能协卜,宁因衣锦便怀归。

涧瀍营卜看如此,锦绣山河临帝里。

玉桥嘶马集夔龙,金殿投戈讲姚姒。

六官率属济舟楫,三公坐论端铉耳。

内阁丝纶焕辅台,千门经纬联簪履。

当时宫中与府中,体统尊严无异同。

汉法丞相诛近侍,周礼廷臣掌内宫。

越裳肃慎走南北,玉门青海驰西东。

因知舆寺尽良士,何虞调燮不成功。

创垂承太祖,积累更群宗。

启子贤能继,宣王车既攻。

狩雪河阳耻,游追骏马风。

阿衡存亳社,太甲处商桐。

友于嗟鲁定,还政亦周公。

或有帷兵甲,时遭窃宝弓。

郑盗须臾定,虞苗旦夕共。

五岳誇巡幸,三洲愁鼓钟。

淮南谋自左,昭帝业方崇。

任是围三匝,宁须举五烽。

长狄专车载,猃狁太原穷。

广成炼神鼎,湘娥侍已恭。

才闻触瑟变,即悟伏蒲忠。

所繇根本固,亦赖股肱隆。

股肱世世同休戚,根本盘盘共凭藉。

禹稷勋劳祠俎豆,卫霍驰驱荣剑舄。

河漕激水衔舳舻,乐府誇胡谱箫笛。

东南喉咽储红粟,西北关山严铁壁。

遇雨夬夬谁独行,匪躬蹇蹇惟感激。

艰难始经十四帝,述作应传亿万历。

今上尧年符中兴,雪消睍见宜知临。

太平天子正穆穆,无偏王道其平平。

为政岂假申韩术,崇儒爰反尧舜经。

微垣受事列星宿,平台召对环趋承。

唐灾商旱信启圣,潢池风角殊忧殷。

殷忧启圣岂无自,军符羽檄班翰至。

十道徵兵接鼓鼙,九重侧席观烽燹。

即看雷电扫腥膻,复报萑苻泣珠桂。

大臣开府几辟磔,佥壬藏丛巧窥伺。

遂令中官代缙绅,遂使至尊竭心智。

禹室寥寥有铎悬,齐市纷纷传踊贵。

其如索罪皆可诛,其实素餐为可愧。

谁知万里草莽臣,计吏重偕已七春。

郭隗筑台羞自请,刘蕡下第宁无因。

蒯彻空持隽永说,范雎未与纲成亲。

凭观每上玉泉寺,感事因看石鼓轮。

从知治世贵纲纪,无如大学在明新。

商宗恭默始思道,虞廷岳牧先知人。

硕肤垂训诫求备,迈种失出称祥刑。

越王且有共忧患,孟氏是以言腹心。

会须脱弧雨涂豕,会见沥胆倾臣邻。

货财不以贿赂耗,粪粟能却戎马生。

元气长河荣血脉,乔木留都固寝陵。

矧复辰居为建极,矧复地势如建瓴。

矧在祖宗有恩泽,矧以皇上之圣神。

和歌壮士刀换犊,博物书生剑合萍。

峡古弹琴流解愠,谷寒吹律黍全登。

明明若木看调烛,漠漠流沙归内廷。

何处闻鸡起击楫,何人射虎老边庭。

义士有田堪种玉,廉吏恒产羞遗金。

礼以蒐苗讲农武,诗歌孝友为嘉宾。

皇祖故有训,邦本识咸宁。

巍巍自是如天业,谔谔应须一士醒。

(0)

还许推诗轴

好在东安解戍瓜,归怀珠璧慰生涯。

翰林词伯梦中草,粉署仙郎笔下花。

已间箫韶还政俗,未持旌节自光华。

邦人故眼应回首,诗律传芳又一家。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陈廷敬 钱镠 姚燧 高骈 谭用之 崔道融 王庭筠 李瓒 顾非熊 包恢 羊士谔 陶望龄 崔颢 汪应辰 汪琬 石延年 刘处玄 于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