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犹皈心。《西游记》第五八回:“臣今皈命,秉教沙门,再不敢欺心誑上。”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五章:“默默思量,只好出家皈命佛陀、达磨、僧伽。”
(2).一切归于命运。 郭沫若 《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 墨子 的非命,其实是皈命。”
- 基本含义
- 指一个人彻底投降,放弃抵抗,甘心接受命运的安排。
- 详细解释
- 皈命源自佛教语言,原意是指一个人彻底放弃自己的意愿,完全顺从佛法的指导。在现代汉语中,皈命的含义扩展为指一个人不再抵抗或反抗,甘心接受命运的安排,完全顺从他人或环境的支配。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在困境中无法抵抗或无法改变局面的情况下,一个人选择顺从或接受现实的态度。也可用于形容一个人放弃个人意愿,全心全意侍奉他人或事业的情况。
- 故事起源
- 皈命这个成语最初源自佛教经典《大般涅槃经》。佛教强调放下执着和欲望,彻底顺从佛法的指导,这也是皈命的本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扩展到现代汉语中。
- 词语结构
- 由两个字组成,第一个字是“皈”,第二个字是“命”。
- 例句
- 1. 在生活的困境中,他最终选择了皈命,接受现实。2. 面对强大的对手,他不得不皈命,放弃抵抗。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左边是他自己的意愿和抵抗,右边是顺从和接受命运的安排。他最终选择了右边,完全接受命运的安排,这就是皈命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佛教文化和哲学,了解佛教的教义和修行方式。同时,也可以学习其他相关的成语,如皈依、皈依佛法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面对考试失败,他决定皈命,努力学习,争取下次取得好成绩。2. 初中生:在家长的压力下,他只能皈命,放弃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3. 高中生:面对社会的竞争,他决定皈命,顺从大环境,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4. 大学生:在就业压力下,他选择皈命,接受现实,努力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