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30日(农历四月初三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盘龙寺的词语解释
盘龙寺的意思
拼音:pán lóng sì    
基本解释

 盘龙寺是昆明香火最旺的寺院之一,它位于滇池东岸盘龙山,距离昆明市区约40公里,距离晋宁县晋城镇东南3公里,与昆明西山、宾川鸡足山共同被称为云南三大佛教圣地,1983年公布为昆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解释


 历史简介

盘龙山方圆数十里,主峰巍峨耸立、群山环抱、松涛万顷,中峰突起,名称盘龙,是因为山而得名,清代周华林在《盘龙山》中写道:“蜿蜒山不断,作势欲盘龙,树杪藏箫寺,云根隐秀峰”。

盘龙寺建于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是当时的莲峰和尚所建。传说建寺的时候,这里是山谷间的龙潭,有蛟龙藏身在这里,盘龙祖师莲峰和尚念起法咒驱赶蛟龙,而后潭水干枯,莲峰和尚就在这里建寺,称为盘龙寺。另一种说法是潭中原有六条龙,其中五条被赶走,而有一条龙不甘心被赶,于是就兴风作浪,莲峰祖师做法将它降服,并且令其为坐骑。建寺后信徒越来越多,香火也越来越多,不久莲蜂和尚坐化,被尊为“盘龙祖师”。明朝初祖源和尚又继续扩建盘龙寺,建盖藏经楼、观音殿,使盘龙寺初具规模。据《徐霞客游记》记载:“盘龙山莲峰祖师,名崇照,元至正间以八月十八日涅磐……至今日以此为盘龙会。”

明代盘龙寺鼎盛的时候,寺观有数十座,庙宇450间,佛像1000多尊。如今的盘龙寺,亭台楼榭、阁楼高耸、古钟长鸣、碑铭林立,其建筑之精美,风格多变,文物古迹荟萃一寺,在全省首屈一指。历代文人骚客,在盘龙寺留下了不少诗词、书画、楹联、横匾、碑铭等,尤其以明朝永历帝、元梁王和明朝大旅行家徐霞客、担当、钱南园、袁嘉谷等人的手迹最为珍贵。现在还存有古代碑刻十余处,文物价值较高,例如《大盘庵大觉禅师宝云塔铭》、《具足禅院碑记》、《盘龙寺初立常住碑》、《永历帝敕文碑》等,已经被列为昆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元朝末年所立的《大盘龙庵大觉禅师宝云塔铭》碑,这块碑在祖师殿左廊下,是崇照大师圆寂塔的铭文,记录了崇照大师在昆明传播佛教禅宗学说、创建盘龙寺等事迹。

建筑格局

盘龙寺观庙宇依山而建,山门里有一、二、三天门,迎仙桥、睡佛殿、吕祖殿、祖师殿、大雄宝殿、玉皇阁、伽蓝殿、药师殿等20多座院,供奉着释、道、儒三教诸神,其中盘龙祖师殿、药师殿、观音殿香火最为旺盛。寺宇四周树木枝繁叶茂,其中茶花和松柏最为著名。原来还有万松寺,现在修建了高大的观海楼,登高可远眺欣赏滇池风光。

盘龙寺隐藏在清幽的盘龙山上,要登上这个佛门胜境,要出“四门”。先出晋城东门,这里有“南滇灵境”牌坊,这里是“入”境之门。然后经过象山书院遗址,就进入盘龙山门,这是“山”之门。再经过映山湖,盘旋而上,又要穿过三座天门,是为“天”之门;最后经过睡佛殿、吕祖亭,就可以看到盘龙寺门,此为“佛”门,又是“道”门,还是“圣”门。进入四门,凡人便会超凡脱俗,仿佛进入仙境一般。人杰地灵,俱在盘龙。

盘龙寺有元代茶花、明代朱砂玉兰、明代红梅、清代银桂,历经数百年风霜,依然年年老树新花,吸引了无数赏花者。

盘龙寺中有一座“茶花殿”,虽然是一座小院,但是院内有山茶两棵,相传为莲峰和尚手栽,至今已有600年的历史。其中一棵属于九心十八瓣的“狮子头”,花朵比碗口还大,花色非常鲜艳,树高两丈,根部有小水桶粗,虽然没有金殿茶花古老,但是花势却大大超过金殿内的古山茶。另外一棵“ 软枝松子鳞”,树高丈余,根粗也有三围。极品茶花是“有分心,卷边软枝者为第一”,这两棵茶花正是属于这种名贵的品种。

盘龙庙会

建寺六百多年里,盘龙寺历尽大难。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83年),晋宁发生八级地震,盘龙寺建筑大多被毁。清咸丰、同治年间,又有部分寺观毁于兵变。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当地群众募资重修。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盘龙寺再遭浩劫。八十年代起,陆续重修,盘龙古刹,渐渐恢复了往日面貌。

每年农历八月初一,是盘龙寺庙会。每逢庙会之日,来此朝山拜佛赶庙会的香客和游人成千上万,接踵磨肩、络绎不绝。大部分来自昆明、呈贡、昆阳和玉溪,庙会景象热闹,是昆明地区的任何一个庙会都无法相提并论的。

景区特色

盘龙山方圆数十里,主峰巍峨,群山环拱,松涛万顷,中峰突起,名称盘龙,寺因山而得名,正是“蜿蜒山不断,作势欲盘龙,树杪藏箫寺,云根隐秀峰”。如今的盘龙寺,楼台凌空,亭榭比翘,高阁鸣钟,碑铭林立,其建筑精美,风格变幻,文物荟萃,在全省首屈一指。历代墨客骚人,在此留下了不少诗词、书画、楹联、横匾、碑铭等,尤其以明永历帝、元梁王和徐霞客、担当、钱南园、袁嘉谷等人的手迹最为珍贵。盘龙寺隐立幽山,欲登此“灵境”,须出“四门”。先出晋城东门,有“南滇灵境”牌坊,此为“入”境之门;经象山书院遗址,则入盘龙山门,此为“山”之门;再过映山湖,盘桓而上,又得穿天门三座,此为“天”之门;过睡佛殿、吕祖亭,则可见盘龙寺门,此为“佛”门,又是“道”门,还是“圣”门。但入四门,人则超凡脱俗,地则浑然仙境,人杰地灵,俱在盘龙。盘龙寺有元代茶花、明代朱砂玉兰、明代红梅、清代银桂,均历经数百年风霜,依然年年老树新花,吸引了无数赏花者。每年农历八月初一,是盘龙寺庙会,城乡群众,海内外游客,成千上万,纷至沓来,人流如潮,蔚为壮观。

风味美食

昆明十大名特风味小吃:过桥米线、四喜汤圆、荞包子、太师饼、都督烧卖、荠菜饺、火腿豆焖饭、小锅米线、饵块、什锦凉米线。

云南风味由三个地区的菜点构成,滇东北、滇西和滇西南地区,云南菜点总体上的特色是:选料广、风味多,以烹制山珍、水鲜见长。其口味特点是鲜嫩清香回甜、酸辣适中,一般人均消费5-20元左右。

云南著名的风味菜点有:菊花银耳气锅鸡、太极干巴菌、鸡丝虎掌菌、鱼茸乳扇卷、过桥米线、糖腿破酥包子、都督烧卖等。

旅游指南

景区交通

于东站乘开往江川、通海方向的中巴车,至晋城盘龙寺下(票价约5元)

节庆活动

每年农历八月初一,是盘龙寺庙会,城乡群众,海内外游客,成千上万,纷至沓来,人流如潮,蔚为壮观。[1]

名优特产

昆明的手工艺制品非常有名,如昆明牙雕、剑川木雕等。土特产品主要是各种野生菌的干货、民族蜡染、扎染等。建议游客可以到昆明的大型超市——沃尔玛去购买土特产,那里绝对没有假货,而且它是全球最大的连锁店,有很多进口产品,价格也比较便宜。这里还是我国著名卷烟———云烟及红塔山的产地。

太和豆豉

昆明太和豆豉是云南省著名的传统食品,已有100多年的生产历史。相传太和豆豉原产在江西省太和镇,清康熙年间传入四川,后从四川传入昆明。长期以来,昆明制作豆豉的师傅,根据本地的原料和人们的口味,对原配方和工艺不断进行改进,使之逐渐形成具有滇味特色的昆明太和豆鼓。这种豆豉既不同于江西风味,也不同于四川风味,独具一格。其色呈红褐又有光泽,味道咸鲜略微回甜,分粒酥软而不碎,保持了豆豉固有的风味,不酸不霉,营养丰富,易于贮存,食用方便,是佐餐调味的佳品。

昆明太和豆豉以本地产的"乌嘴豆"(黄豆)最佳,配以食盐、糯米、甜酒、红糖、八角、茴香等辅料,经淘洗、浸泡、蒸煮、制曲、拌料、装罐、后熟而成。昆明太和豆豉呈颗粒状,具有豆豉特有之香气,滋味鲜美,咸淡适口,食法简便,可蒸,可炒,荤素皆宜。

茶叶

云南是茶树的原生地,但清以前云南茶叶没有什么名气,明代云南被列为不产茶的省份。到了清代,滇茶开始有名了。滇茶以大叶种为主,较难将外型做得乖巧。像皇帝爱喝的人头普洱,妙在个子大,档次并不很高。然而滇茶香高,耐泡,同一质量的茶叶较全国其他地区的售价为低,无论是自用还是送人都较合宜。出口最好的是滇红、普洱、七子饼等,而滇人最爱喝的则是未精制的大叶子茶。

云南主要茶叶有产于宜良县的宝洪茶、宜春茶,产于昆明市郊金马山麓十里堡的"十里香茶"、产于石林附近的"石林拥翠"、沱茶、滇青、白兰花茶、茉莉花茶、滇红工夫红茶、红碎茶以及滇绿等。

宝珠梨

呈贡宝珠梨是云南众多梨果中的佼佼者,果圆形,一般重200-330克,大者达500克,皮薄,淡黄绿色,果肉雪白,脆嫩,汁多,味浓甜,微香,食后无渣。

宝珠梨主产于昆明市呈贡县,人们习惯称为呈贡宝珠梨。呈贡宝珠梨与大理雪梨在色、香、味、形方面很相似,实属同一品种。相传在宋代大理国时期,高僧宝珠和尚到鄯阐城(今昆明)讲经,从大理带了雪梨树苗与呈贡的一种优势嫁接后育成这个品种,于是人们就把它叫做宝珠梨。宝珠梨由于品质优良,是云南向历代王朝缴纳的贡品。相传元朝初期,云南地方官把宝珠梨作为上等贡品贡奉朝廷,皇帝吃了赞不绝口,并要求年年进贡。

宝珠梨成熟上市时正是中秋节和国庆节期间。

云子

云南围棋子简称云子,据说为明清供品。白子微带翠绿,黑子厚重,对光看则为悦目的绿色。形状单面扁圆,古朴浑厚,手感舒适。围棋精品"云子"品质优良,一直是全国重大棋赛的标准棋具。

云子原产于云南永昌府(郎今保山市)故又名永子。它是我国古老的一种传统工艺品,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元、明、清三代曾享有盛名,深受名士、高僧的喜爱,也是敬献皇室的上乘贡品。后来,由于棋势衰败,世变沧桑,解放前夕,云子制作工艺已经失传。建国后围棋事业受到党和政府重视。昆明第十二中学校办工厂凭借残存的老云子开展科研,经过无数次的试验,1975年在原老云子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制成了新云子。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对云子恢复生产极为关怀和支持,终于把云子从绝境中挖掘和发展起来。1980年春,昆明第十二中学校办工厂正式改名为云南围棋厂,批量生产"云"字牌围棋子。

基本含义
比喻事物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具有无限的前途。
使用场景
该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或事物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就。适用于各种场合,如工作、学习、创业等。
故事起源
关于“盘龙寺”的故事并不多见,但根据成语的意义,可以想象成语的起源与盘龙寺这个佛教寺庙有关。盘龙寺作为一个佛教寺庙,象征着宗教信仰的力量和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词语结构
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盘龙”,“寺”。
例句
1. 这个年轻的企业家有着盘龙寺般的发展潜力。2. 他的创新想法让人看到了盘龙寺般的未来。
记忆技巧
可以将成语“盘龙寺”与龙腾盘旋的形象联系起来,用于形容事物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美好的未来。
延伸学习
可以了解更多关于佛教寺庙和盘龙的文化知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与龙相关的寓意和象征。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相信自己有着盘龙寺般的潜力,一定能取得好成绩。2. 初中生:他在音乐方面展现出了盘龙寺般的才华,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家。3. 高中生:这个科技创新项目有着盘龙寺般的发展前景,可能会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4. 大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盘龙寺般的潜力,为社会做出贡献。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盘龙寺”。
(0)
诗文中出现“盘龙寺”的诗词

八月十五盘龙寺

历历三年看月愁,燕山楚水白门楼。

不知何处明年夜,更忆盘龙寺里秋。

(0)
诗词分类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诗人
黄滔 鲍照 杨载 薛时雨 姚勉 赵嘏 袁宗道 段成己 朱元璋 周邦彦 魏初 李舜臣 王安中 曹贞吉 郑文焯 张先 高翥 苏舜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