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追徵:1.亦作“ 追征 ”。催迫征收。 唐 韩愈 《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有者皆已输纳,无者徒被追徵。” 清 蒲松龄 《钱粮比较说》:“如以四季比较,倘虑其追征之缓,或至有误国课,合无便定为每年十次比较。”
(2).加征;补征。《明史·葛守礼传》:“自 嘉靖 三十六年以后完欠、起解、追徵之数及贫民不能输纳,备録簿中。” 明 王世贞 《中官考九》:“ 真定 、 山西 等处所输柴炭,运官揽头,积有逋负;工部以为此因加耗过多,所徵运不及,请以明加及暗加之半,竝準正数,其餘覆实追徵。”
(3).催迫征召。 唐 谷神子 《博异志·敬元颖》:“天命追徵,多故为不赴集役。”《旧唐书·孔纬传》:“累詔追徵,皆无承秉,非臣子之义也。”
(4).追回没收。《元典章新集·刑部·徵赃》:“贼人 林士贵 等三名犯在革前,发在革后,已招明白,追徵正赃,给主了当。”《元典章新集·兵部·整治军兵》:“管军官吏违例歇空,代替军役,所要军钱,格前已招明白,赃物拟合追徵。”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二折:“后因事发,问 傅彬 追徵赃物。”
- 基本含义
- 指追赶敌人,进行战争征讨。
- 详细解释
- 追征是由动词“追”和动词“征”组成的成语。追的意思是追赶,征的意思是征讨。追征的意思是追赶敌人,进行战争征讨。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军队追击敌人,进行战争。
- 使用场景
- 追征这个成语常用在描述军事战争的场景中。可以用来形容军队追击敌人,进行战争征讨的情景。也可以用来形容个人或团体追求目标,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 故事起源
- 追征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历史上的战争时期。在古代战争中,追征是一种常见的战术,用来追击敌人,扩大战果。这个成语通过描述战争中的追击行动,表达了军队的勇猛和坚决的战斗精神。
- 词语结构
- 动词+动词
- 例句
- 1. 军队奋勇追征,最终消灭了敌人。2. 他追征了多年,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 记忆技巧
- 将“追征”两个字分开记忆,可以联想到追赶敌人进行战争征讨的场景。可以想象一个军队奋勇追赶敌人,进行战争征讨的情景,加深记忆。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战争相关的成语,如“攻城略地”、“兵临城下”等,可以帮助扩大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追征了好几天,终于追上了我的朋友。2. 初中生:这支足球队一直在追征冠军的梦想。3. 高中生:他追征了多年,终于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4. 大学生:这个创业者一直在追征市场份额,取得了不错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