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敌人或危险隐藏在暗处,突然出现使人吃惊的情况。也可以用于形容某些事物或现象在某个时刻突然显露出来,使人感到吃惊。
- 例句
- 1. 敌人一直在我们周围惊伏,我们要小心应对。2. 他平时看起来很普通,但他的才华在关键时刻惊伏出来了。
- 基本含义
- 指隐藏在暗处等待机会,突然出现使人吃惊。
- 基本解释
谓受惊而趴伏。 晋 夏侯湛 《猎兔赋》:“视毚兔之所隐,乃精望而审发,弦絶箭激,惊伏并毙。”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相关的成语,如“暗度陈仓”、“暗箭伤人”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正在玩捉迷藏的游戏,突然有人从树后面惊伏出来,把我吓了一跳。2. 初中生:我们班级最聪明的同学一直很低调,但在考试中他的成绩惊伏出来,让我们大家都吃惊。3. 高中生:他平时不起眼,但他的音乐才华在学校的演出中惊伏出来,让大家都对他刮目相看。
-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四年》。当时,鲁国大夫伯禽被秦国围困在城内,鲁国决定暗中营救。有一天,伯禽正在城内巡视,突然发现城外有人在挖地道,原来是鲁国派来救援的人。伯禽非常惊喜,立即下令打开城门,成功摆脱了困境。从此,人们用“惊伏”来形容敌人或危险隐藏在暗处,突然出现使人吃惊的情况。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惊喜的意思,想象敌人或危险在暗处等待机会,突然出现使人吃惊的情景。
- 词语结构
- 动词+动词
- 详细解释
- 惊,吓唬;伏,隐藏。形容敌人或危险在暗处等待机会,突然出现使人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