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毛举这个成语常用于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形容一些琐碎的事情或不值一提的小动作。比如,当有人对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过于在意时,我们可以用毛举来表达对其不屑一顾的态度。
- 例句
- 1. 这只是个毛举,根本不值得我们浪费时间去讨论。2. 他总是把一些毛举当成大事来处理,真是太过于小心眼了。
- 基本含义
- 指微不足道的事情或举动。
- 基本解释
◎ 毛举 máojǔ
(1) [enumerate briefly]∶粗略地列举
毛举其目
(2) [enumerate in detail]∶列举不重要的小事
毛举细故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鸡毛蒜皮”、“无足轻重”等,以扩大对这一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觉得那个问题太毛举了,我们应该关注更重要的事情。2. 初中生:老师总是在乎一些毛举,我们根本不在乎那些细节。3. 高中生:这场比赛的规则改动太多了,有些真的是毛举,影响了比赛的公平性。4. 大学生:他总是在意一些毛举,无法看到问题的本质和重要性。
- 故事起源
- 毛举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宣帝纪》中。据传,西汉时期,宣帝刘询曾经派人去寻找一种能够解除疲劳的仙药。有人告诉他,有一位名叫毛玠的人非常擅长炼丹,可以制作出这种仙药。于是,宣帝派人去找毛玠,但毛玠并没有制作出仙药,而是只给了宣帝一个毛制的小器具。宣帝非常生气,觉得这个小器具微不足道,于是形成了“毛举”这个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毛举”与“微不足道”、“琐碎的事情”等词语进行联想,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
- 详细解释
(1).粗略地列举。《子华子·北宫子仕》:“毛举其目,尚不胜为数也。” 宋 司马光 《议学校贡举状》:“只於旧条之中毛举数事,微有更张,则於取士之道并无所益。” 宋 秦观 《财用下》:“今令虽有仪制之文,毛举数事,不能委曲。”
(2).琐细地列举。《汉书·刑法志》:“徒鉤摭微细,毛举数事,以塞詔而已。” 颜师古 注:“毛举,言举毫毛之事,轻小之甚。”《宋史·陈桷传》:“时言事者率毛举细务,略大利害。”《明史·倪元璐传》:“在今日当曲原其被抑之苦,不当毛举其尺寸之瑕。” 鲁迅 《热风·估<学衡>》:“以上不过随手拾来的事,毛举起来,更要费笔费墨费时费力,犯不上,中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