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民兵的词语解释
民兵的意思
拼音:mín bīng    注音:ㄇㄧㄣˊ ㄅㄧㄥ
基本解释

◎ 民兵 mínbīng
(1) [militia,people’s militia]
(2) 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性人民武装组织。也称其成员
(3) 古时称列入兵籍,平日从事农业生产,战时应召入伍的农民

详细解释

(1).古时指乡兵,列入兵籍,有事则征召入伍。《资治通鉴·后唐明宗长兴元年》:“ 董璋 閲集民兵,皆剪髮黥面,復於 剑门 北置 永定关 ,布列烽火。”《玉海》卷一三九引《庆历兵录》:“凡军有四:……四曰民兵,农之徤而材者籍之,闕者輒补,岁一閲焉。”《三国演义》第三九回:“可速招募民兵, 亮 自教之,可以待敌。” 清 何焯 《义门读书记·欧阳文忠公文》:“御边非参用民兵,不可习其地利,知贼虚实。”
(2).指民间组织的武装。
(3).今指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性的人民武装组织。亦指这种组织的成员。 邵子南 《地雷阵》:“组织民兵,他当了武委会主任,又改为中队长。” 邵子南 《地雷阵》:“吃罢饭, 李勇 就到中队部去,集合民兵,整理爆炸工具。”

基本含义
指由普通民众组成的武装力量,通常用于国家紧急情况下自愿参军保家卫国。
使用场景
民兵一词通常用来形容普通百姓在国家需要时自愿参军的精神和行动。它可以用于描述人们在面对危机和困难时勇敢奋斗、团结一致的精神,也可以用来表达人们为了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而自愿投身于某项事业的态度。
故事起源
民兵的概念起源于中国的历史背景。在古代,中国经常面临外族入侵和内乱的威胁,为了保卫家园,普通百姓常常自愿组织起武装力量,参与战斗。这种自愿参军的精神逐渐演变为“民兵”这一概念,并在现代继续存在。
词语结构
民兵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形式简单明了。
例句
1. 在国家紧急情况下,许多普通百姓自愿成为民兵,保卫家园。2. 这个城市的民兵队伍组织有序,训练有素。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民”字与“兵”字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普通百姓变身为武装力量的形象,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历史中的民兵运动,了解更多关于民兵的发展和作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将来长大了要当一名民兵,保护家乡的安全。2. 初中生:民兵是国家的守护者,他们勇敢无畏地保卫国家。3. 高中生:民兵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应该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0)
诗文中出现“民兵”的诗词

爱国短歌行

神州万里风泱泱,昆崙东南海为疆。

岳岭回环江河长,中开天府万宝藏。

地兼三带寒暑藏,以花为国丝为裳。

百品杂陈饮馔良,地大物博冠万方。

我祖黄帝传百世,一姓四五垓兄弟。

族谱历史五千载,大地文明无我逮。

全国语文同一致,武功一统垂文治。

四裔入贡怀威惠,用我文化服我制,亚洲独尊主人位。

今为万国竟争时,惟我广土众民霸国资,偏鉴万国无似之。

我人齐心发愤可突飞,速成学艺与汽机。

民兵千万选健儿,大造铁监游天池,舞破大地黄龙旗。

(0)

下邳谣

下邳刺史不畏寇,亲率民兵坐台堠。

手挽强弓大羽箭,登陴射寇犹猎兽。

叠发叠殪贼号弓,壁上驩呼昼哗扣。

红夷大炮驱丰隆,血飞花两成落红。

百金死士夜焚寨,角拔如蒿与蓬。

积尸浸壕壕水竭,万髑髅眠俱辫发。

君不见郯城日落鸣胡槊,胡儿聚哭驮尸硗。

梵书膜拜泣遗骨,华幢绣帗鸣金铙。

名城万雉台隍高,闻茄往往乘风逃。

黄金艾绶半屠伯,屠民何勇逃何疾。

寇来尚可官杀我,遇寇如鼠酷如虎。

下邳岌立真长城,杀胡何异焚鼯鼪。

睢宁知县更雄健,百死士随渡河战。

黄河水急跳登岸,跃水扑贼贼营乱。

(0)

铜鼓歌

咸丰四年黔始乱,播州首祸连群苗。

列郡扰攘自战守,盘江尺水生波涛。

府兵远出连城陷,合围呼啸姎徒骄。

纯皇天章久愈炳,义民岂惑狐鸱妖。

我先大夫陈既仗忠信,青衿白屋皆同袍。

吴公祠下水清沘,百口并命甘一朝。

冲焚罂听贼计尽,凿门而出穷追钞。

民兵五千凭感激,疾如振萚覆其巢。

奢香系颈降道左,济火革面居前茅。

不见援师助空誊,那有馒饷分箪醪。

三城百寨并扫荡,箐谷黯甚湔腥臊。

收其积聚供馆谷,放其牛马还林皋。

俘其子女赦不杀,授之畲田使耕薅。

清酒一钟亦不饮,独取一物深于丁宁短于鼛。

降夷稽首述故事,传自汉相安壮瑶。

呜呼汉相信神武,拜表讨贼先不毛。

岂不知秦川宛洛皆争地,未清堂奥难及郊。

堤官隗搆四郡戴,攻心一语参军教。

范铜为鼓赐酋长,坎地宝护埋山坳。

岁时祀鬼乃敢击,芦笙巫唱纷嗷嘈。

不然战斗合徒众,花鬘赤脚奔相招。

一面足可直百柠,擅一为富擅十为酋豪。

鼓亡苗灭古记语,以威报虐将焉逃。

鬼方冀方远遥遥,致之重烦氇席包。

连弩铜牙虽罕觏,此物犹见天威万古悬云霄。

围径四尺修八寸,四耳无当约其腰。

文螭蟠孥朱鹭翥,细乳三百有二相周遭。

髣髴篆文不可辨,屡烦画肚终牙聱。

土花绀碧沁肌理,雷纹宛转环皋陶。

中心莹滑不留手,恰受二尺槽椎敲。

良辰会客风日美,水面考击呜蒲牢。

如观溪岗跳明月,宰牛呷酒欢相邀。

忽然蛮风捲瘴雨,中有铁马声萧萧。

一击再击转激楚,战场万鬼皆啼嗥。

不用趣战用行酒,铜龙悲愤发长号。

国初诸老始赏咏,黄湄秋谷俱清超。

查氏书堂复继起,徒为玩物争抽毫。

我闻燕然既振旅,仲山宝鼎来归朝。

此诗述德因爱物,子孙永宝当不佻。

藏之宗柘无忘在莒事,亦知乃祖乃父于国宣勤劳。

剖符领郡三十载,不蓄长物甘萧条。

罗施石丑不足载此鼓,祇如薏苡来南交。

圣人有道四夷服,何用大食日本歌金刀。

(0)

齐侠行

简书八道发明光,诏徙群豪赴朔方。

神武临轩耽虎视,将军秉钺郁鹰扬。

山东十二诸侯国,海滨五百义士乡。

厌乱齐臣思定伯,殷忧汉使出勤王。

敌骄拟纵田单火,客愤能飞驺衍霜。

彀骑人人白羽箭,民兵处处绿沈枪。

九河寒色旌旗动,岱岳秋阴鼓角长。

各倚少年轻燕颔,曾经遣戍守渔阳。

一匡九合岂受赐,排难解纷不可当。

往岁潢池先陷阵,三时大战银冶场。

功名未致有庄贾,肝胆欲倾无孟尝。

天子只今顾西北,男儿侠骨埋边疆。

(0)

海上纪事十四首·其二

二百年来只养兵,不教一骑出围城。

民兵杀尽州官走,又下民间点壮丁。

(0)

兵馈行

调丁团甲差民兵,一路一十五万人。

鸣金伐鼓别旗帜,持刀带甲如官军。

儿妻牵衣父抱哭,泪出流泉血满身。

前去不知路远近,刻日要渡黄河津。

人负六斗兼蓑笠,米供两兵更自食。

高卑日槩给二升,六斗才可供十日。

大军夜泊须择地,地非安行有程驿。

更远不过三十里,或有攻围或鏖击。

十日未便行十程,所负一空无可索。

丁夫南运军北行,相去愈远不接迹。

敌闻兵侵退散隐,狡算极深不可测。

师老冻饿无斗心,精锐方出来战敌。

古师远行不裹粮,因粮于敌吾必得。

不知何人画此计,徒困生灵甚非策。

但愿身在得还家,死生向前须努力。

征人白骨浸河水,水声呜咽伤人耳。

来时一十五万人,彫没经时存者几。

运粮惧恐乏军兴,再符差点催馈军。

比户追索丁口绝,县官不敢言无人。

尽将妇妻作男子,数少更及羸老身。

尪残病疾不堪役,室中长女将问亲。

暴吏入门便驱去,脱尔恐为官怒嗔。

纽麻缠腰袍印字,两胫束布头裹巾。

冥冥东西不能辨,被驱不异犬豕群。

到官未定已催发,哭声不出心酸辛。

负米出门时相语,妻求见夫女见父。

在家孤苦恨竛竮,军前死生或同处。

冰雪皲瘃遍两脚,悬泪寻亲望沙漠。

将军帐下鼓无声,妇人在军军气弱。

星使奔问来几时,下令仓黄皆遣归。

闻归南欲奔汉界,中途又为西贼窥。

悽恻自叹生意促,不见父夫不得哭。

一身去住两茫然,欲向南归却望北。

(0)
诗词分类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诗人
湘驿女子 盛度 王仲元 赵光远 刘程之 苏瑰 李夫人 柳泌 开元宫人 阎立本 魏知古 蔡新 薛媛 史青 黄丕烈 颜仁郁 胡令能 曹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