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通常用于形容对某人或某事非常诚心和坚决的追求或请求,强调不怕困难和阻碍,坚持不懈。
- 例句
- 1. 他为了邀请那位大师来演讲,三顾茅庐,终于得偿所愿。2. 她为了争取那个职位,三顾茅庐,不断努力,最终成功了。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们为了邀请某人或请求帮助,多次去拜访对方,表示诚心和坚决。
- 延伸学习
- 你还可以学习其他与中国历史和文化相关的成语,如“卧薪尝胆”、“画龙点睛”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为了请同学们参加我的生日派对,三顾茅庐,终于说服了他们。2. 初中生:他为了邀请偶像来学校演讲,三顾茅庐,最终成功了。3. 高中生:为了争取奖学金,我三顾茅庐,不断努力学习,最终获得了奖学金。4. 大学生:为了争取实习机会,我三顾茅庐,不断向各大公司投递简历,最终找到了理想的实习岗位。
- 故事起源
- 三顾茅庐的故事发生在中国三国时期,刘备作为蜀汉的创始人,希望请到智谋出众的诸葛亮帮助自己。刘备三次亲自前往诸葛亮的住处,即茅屋,以表示他的诚意和坚决。最终,诸葛亮被刘备的坚持和诚心所打动,答应出山辅佐刘备。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三顾茅庐”与刘备请诸葛亮的故事联系起来,想象刘备三次去拜访诸葛亮的茅屋,以表示他的诚意和决心。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起源。
- 词语结构
- 三顾 + 茅庐
- 词语解释
- sān gù máo lú ㄙㄢ ㄍㄨˋ ㄇㄠˊ ㄌㄨˊ
三顾茅庐(三顧茅廬)
◎ 三顾茅庐 sāngù-máolú
[repeatedly request somebody to take up a responsible post;call on a famous scholar repeadedly to solicit his help;make three calls at a thatshed cottage and request the owner to take up a responsible post] 东汉末,刘备三次往隆中(山名,在今湖北襄阳)聘请隐居于草庐的诸葛亮出来帮助打天下。后用来指诚心诚意再三邀请或访问
-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