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旧俗婚后第三日新娘出见亲属叫做朝。《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 梁氏 道:‘密地择了人家,在我哥哥家聘,不要通女孩儿得知。到临嫁之期,只説内姪做朝,来接女孩儿……事到其间,不怕他不从。’”《儒林外史》第二三回:“去年 万 家娶媳妇,亲家要上门做朝,家里就唱戏、摆酒。”《儒林外史》第二七回:“到第三日, 鲍 家请了许多的戏子的老婆来做朝。 南京 的风俗,但凡新媳妇进门,三天就要到厨下去收拾一样菜,发个利市。这菜一定有鱼,取‘富贵有餘’的意思。”亦称“ 做三朝 ”。《天雨花》第十三回:“次日, 魏 家备盘盒来做三朝, 丁 家款待酒饭而去。”
- 基本含义
- 指担任朝廷官职,特指担任高级官职。
- 详细解释
- 做朝是由“做”和“朝”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做指担任、充当,朝指朝廷、朝庭。做朝特指担任高级官职,如朝廷重臣、大臣等。
- 使用场景
- 做朝一般用于形容担任高级官职,或者指在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的人。可以用于形容官员的地位高、权力大,也可以用于讽刺虚有其表、实际无能的官员。
- 故事起源
- 《史记·卷一百八·孟子荀卿列传》中有一则故事,说的是齐国有个官员叫做齐康公。他的祖父是齐国的国君,父亲是齐国的丞相,他自己也是齐国的重臣。有一天,齐国的国君问齐康公:“你的祖父是国君,父亲是丞相,你自己又是重臣,你觉得这是命运还是自己努力的结果?”齐康公回答说:“这些都是命运的安排,我只是顺应天命而已。”国君听后很不满意,认为齐康公只是充当官员的角色,没有真正发挥自己的才能。于是,国君就用“做朝”这个成语来讽刺齐康公。
- 词语结构
- 做朝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做”是动词,表示担任、充当的意思;“朝”是宾语,表示朝廷、朝庭的意思。
- 例句
- 1. 他是一位年轻有为的官员,很快就做朝了。2. 这位官员虽然做朝了,但实际上并没有做出什么成绩。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做朝可以想象成一个人穿着华丽的朝服,站在朝廷上担任高级官职的样子。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类似意义的成语,如“做官”、“做事”等,来扩大对“做朝”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长大了要做朝,做一个伟大的国王。2. 初中生:他的爷爷曾经做朝,是一个很有权势的大臣。3. 高中生:在古代,只有少数人能够做朝,担任高级官职。4. 大学生:他考上了公务员,有望将来能够做朝。5. 成年人:他通过努力和能力,终于做朝了,成为了一名高级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