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抵触冒犯。《国语·周语中》:“且其状,方上而鋭下,宜触冒人,王其勿赐;若贪陵之人来,而盈其愿,是不赏善也。”《后汉书·朱浮传》:“ 魏公子 顾朋友之要,触冒强 秦 之锋。”《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小人触冒山寨,理合就戮,敢有他言!”
(2).冒着;接触。 宋 曾巩 《又祭亡妻晁氏文》:“若夫触冒川途,几数千里,使保清謐,则惟餘休。” 明 唐顺之 《告病疏》:“不幸臣有狗马之疾,往年秋冬之交触冒霜露,始自皮毛,转客臟胃,浸淫閼欝,壅而不散。” 清 俞正燮 《贞女说》:“ 勤 遇病丧没,邻比断絶, 旷 触冒经营,寻復病亡。”
- 基本含义
- 冒犯、得罪。
- 详细解释
- 触冒是一个由“触”和“冒”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触指触犯、冒指冒犯,合在一起表示冒犯、得罪他人。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言行举止不当,冒犯他人的行为。
- 使用场景
- 触冒这个成语一般用于形容冒犯他人的行为,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中,比如工作、学习、社交等。当我们需要表达自己或他人冒犯了他人的行为时,可以使用这个成语。
- 故事起源
- 触冒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位官员。据说,这位官员在处理案件时,曾经冒犯了一位有权势的人,结果引起了一场风波。后来,这个官员被罢官,成为了一个被冷落的人。这个故事传开后,触冒就成为了一个形容冒犯他人的成语。
- 词语结构
- 触冒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动词是触,宾语是冒。
- 例句
- 1. 他的无礼言行触冒了上司的尊严。2. 不要触冒别人的底线,要尊重他人的感受。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不小心碰到了别人的头,引起了对方的不满,从而得到触冒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比如“冒犯”、“冒昧”等,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触冒了老师的规定,被罚站了一节课。2. 初中生:他触冒了同学的隐私,被大家排斥了。3. 高中生:他触冒了老师的权威,被开除了学校。4. 大学生:他触冒了导师的意见,导致研究项目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