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义鸟的词语解释
义鸟的意思
拼音:yì niǎo    注音:ㄧˋ ㄋㄧㄠˇ
使用场景
义鸟成语常用于称赞和赞美那些为了正义事业而奋斗、舍己为人的人。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勇于维护社会公正、保护弱者、帮助他人的人。在表达对这些人的敬意和赞美时,可以使用义鸟这个成语。
例句
1. 他是一个真正的义鸟,总是为了正义事业而努力奋斗。2. 面对困难和危险,他展现了义鸟般的精神,毫不退缩。3. 这个组织需要更多的义鸟,来保护弱者的权益。
基本含义
指敢于为正义事业奋斗、舍己为人的人。
基本解释

鸟媒。用来引诱同类的鸟。《文选·潘岳<射雉赋>》:“伊义鸟之应敌,啾擭地以厉响。” 徐爰 注:“义鸟,媒也。为之致敌,故名曰义。” 张铣 注:“义鸟,媒雉也。”

延伸学习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义鸟相关的成语,如“义无反顾”、“舍己为人”等。这些成语都与义鸟一样,表达了为了正义事业而奋斗、舍己为人的精神。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个义鸟,总是帮助同学解决问题。2. 初中生: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义鸟精神,为社会做出贡献。3. 高中生:他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了义鸟般的勇敢和坚定。
故事起源
关于义鸟的故事并没有确切的来源,但在中国古代文学和民间故事中,经常可以看到有关义鸟的描述。这些故事都强调了义鸟的正义与忠诚精神。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义鸟的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只鸟在空中飞翔,它展翅高飞,代表着义气高远,为正义事业而奋斗。
词语结构
义鸟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义”表示正义、忠诚,而“鸟”表示鸟类。这个成语通过鸟的形象来隐喻那些为了正义事业而奋斗、舍己为人的人。
详细解释
义鸟一词来源于古代传说中的故事。相传,古代有一种名为“义鸟”的鸟类,它以义气为食物,只有在有义气的人面前才会出现。义鸟象征着忠诚、正义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因此,义鸟成语用来形容那些敢于为了正义事业而奋斗,不顾个人利益的人。
(0)
诗文中出现“义鸟”的诗词

正乐府十篇·其八惜义鸟

商颜多义鸟,义鸟实可嗟。

危巢末累累,隐在栲木花。

他巢若有雏,乳之如一家。

他巢若遭捕,投之同一罗。

商人每秋贡,所贵复如何。

饱以稻粱滋,饰以组绣华。

惜哉仁义禽,委戏于宫娥。

吾闻凤之贵,仁义亦足夸。

所以不遭捕,盖缘生不多。

(0)

覆巢双雏行

城北乌夜啼,卑栖向寒枝。

本为双比翼,病羽忽差池。

百花洲前春正好,群生争媚风光早。

不信阳和有偏枯,忍看断梗弃中道。

郎如无义鸟,妾比反哺乌。

任打黄莺终不起,绕树悲鸣妾有姑。

妾有姑,姑不恶,妾身虽残姑可托。

只怜巢换忽居鸠,翻使丛深代驱爵。

春花秋月年复年,飞来飞去北堂前。

泥认旧痕鸿宛在,帘窥新卷燕依然。

燕岂幕巢堪庇宇,鸿飞遵渚归无所。

痛剜心肉补头疮,检点零毛培断羽。

惊弓怯见月初弦,敢期破镜复团圞。

讵有鸧鹒能疗妒,空劳媒雉更相怜。

那知东海冤无底,一波未平一波起。

匪石原无可转心,盗泉偏收已覆水。

何来长喙忽飞言,惊起鸱枭能攫人。

逆枭不仁乃生性,怪他助恶即同群。

四张尔罗挟尔矢,毁室还将复取子。

狂波竟有漏网鱼,狭路偏逃带箭雉。

幸离矰缴正将雏,冥冥付与双瑶珠。

多赖雁行相覆翼,舍饴藉慰白头姑。

吁嗟乎,鸡虫得失徒纷若,并育岂容强食弱。

苦心天不负冤禽,援手何人救病雀。

人禽之界在五伦,急难还是鹡鸰亲。

君看异类犹相感,门内谁为孝义人。

(0)

山中玩物杂言十首·其八

燕是孝义鸟,常栖孝义家。

堂檐白日暖,上下静无哗。

以此托躯羽,祸福审不差。

谁云知数历,俗士义之夸。

(0)

哀雁行

折芦萧萧秋渚空,沙头旅雁鸣嗈嗈。

虞罗寻声横相及,比翼那复联雌雄。

清霜碧月苦回首,只影惨澹归鹅笼。

庖厨幸免机肉厄,萧寺乃休馀粮供。

夜分故偶远相觅,招呼两两凌苍穹。

欲起不起自投地,败翮谁借毛羽丰。

哀号百转肠寸截,云泥咫尺终难从。

从之不得继以死,此义鸟畜时能通。

阶除忍草晓悽碧,血染杜宇成殷红。

吁嗟微禽克有终,马牛龌龊差其风。

(0)

正乐府十篇·惜义鸟

商颜多义鸟,义鸟实可嗟。
危巢末累累,隐在栲木花。
他巢若有雏,乳之如一家。
他巢若遭捕,投之同一罗。
商人每秋贡,所贵复如何。
饱以稻粱滋,饰以组绣华。
惜哉仁义禽,委戏于宫娥。
吾闻凤之贵,仁义亦足夸。
所以不遭捕,盖缘生不多。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释心月 尹廷高 叶春及 黄仲昭 曹溶 曹伯启 宋伯仁 冯山 李处权 赵长卿 释智圆 凌义渠 丘葵 奕绘 释慧远 黎贞 李宪噩 周之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