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通常用于形容人们对长辈、上级或权威的恭敬和顺从。
- 例句
- 1. 他对长辈非常应奉,从不违背他们的意愿。2. 在传统的中国家庭中,子女对父母应奉是一种美德。
- 基本含义
- 应该侍奉、顺从。
- 基本解释
(1).侍奉。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三:“ 荆宝 有小青衣曰 玉簫 ,年才十岁,常令祗候,侍於 韦兄 , 玉簫 亦勤於应奉。”《敦煌曲子词·内家娇》:“除非却应奉君王,时人未可趋颜。”
(2).指供给。 宋 苏辙 《乞裁损待高丽事件札子》:“然自其始通及今屡至,其实何益於事?徒使 淮 浙 千里,劳於供亿,京师百司,疲於应奉。”
(3). 宋 代专为宫廷进奉财赋的官署应奉局的省称。 宋 吴坰 《五总志》:“ 王黼宣和 初入居宰路……乃復开边隙,置应奉,以持禄固位。”《宋史·食货志上一》:“ 政和 以来,创为应奉,始废湖为田。”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顺从、侍奉相关的成语,如“唯命是从”、“言听计从”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应该应奉老师的要求,好好学习。2. 初中生:作为班长,我要应奉老师的指示,带领同学们做好各项工作。3. 高中生:学生应该应奉学校的规章制度,遵守校规。4. 大学生:大学生应该应奉社会的法律法规,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 故事起源
- 应奉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原义为侍奉、奉养。后来逐渐引申为顺从、恭敬之意。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应奉”理解为“应该奉养”,即按照规定或礼仪去侍奉和顺从,可以通过与“奉养”联想记忆来帮助记忆。
- 词语结构
- 动词短语。由“应”和“奉”两个汉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指按照规定或礼仪去侍奉、顺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