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理学 lǐxué
[Confucian school of idealist philosophy of the Song and Ming dynasties] 宋明时期的一种崇尚理性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包括以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客观唯心主义和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主观唯心主义。前者认为“理”是永恒的,先于世界而存在的精神实体,世界万物只能由“理”派生。后者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认为主观意识是派生世界万物的本原。也叫“道学”
- 英文翻译
1.{哲} a Confucian school of idealist philosophy of the Song and Ming Dynasties
- 详细解释
(1). 宋 明 儒家 周敦颐 、 邵雍 、 张载 、 程颢 、 程颐 、 朱熹 、 陆九渊 、 王守仁 等的哲学思想。 宋 儒致力阐释义理,兼谈性命,认定“理”先天地而存在。 明 儒则断言“心”是宇宙万物的根源。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理度议谥》:“ 理宗 未祔,议諡……遂拟曰‘理’。盖以圣性崇尚理学,而天下道理最大,於是人无间言。” 元 刘将孙 《题阁皂山<凌云集>》:“近世 周益公 之辞藻, 朱文公 之理学, 杨诚斋 之风节,与人交皆不数数,独为 阁皁 笔墨,先后辉映,其缠绵倾倒如此。”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下官 程颐 ,别号 伊川 ……自惭理学名儒。”
(2).教学上理科的旧称。
- 基本含义
- 理学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体系之一,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追求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
- 使用场景
- 在现代汉语中,理学常用于描述追求道德修养、注重个人品德与社会秩序的人或事物。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遵循道德准则、讲究礼仪、有责任心,并且注重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 故事起源
- 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朱熹是理学的代表人物,他在《四书集注》中对儒家经典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解释,对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 词语结构
- 理学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理”表示道理、规律,而“学”表示学问、研究。
- 例句
- 1. 他的行为举止充满了理学的精神。2. 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更多的人关注理学的价值观。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理学”这个词与“理性学习”联系起来进行记忆。理学是追求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的学问,而理性学习则是追求理性思维和知识的学习方式。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理学感兴趣,可以进一步研究朱熹的著作,如《四书集注》和《朱子治家格言》等。这些著作对于理解理学的思想和原理有很大帮助。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应该学习理学,做一个有道德的人。2. 初中生:理学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秩序的和谐统一。3. 高中生:理学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4. 大学生:理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学派之一,值得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