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散言,宣言。《列子·黄帝》:“於众中漫言曰:‘有能自投下者赏百金。’众皆竞应。” 张湛 注:“漫,散也。”
(2).随便地说。 明 徐渭 《拟上督府书》:“不逾两日,而有司者已报班师矣。此非生愚之漫言也。”
(3).莫言;别说。 清 魏源 《寰海后十章》诗之四:“漫言孤注投壶易,万古 澶渊 几 寇莱 。” 郭沫若 《访日杂咏·吊千代松原》:“ 千代松原 不见松,漫言巨害自微虫。”
- 基本含义
- 漫无边际的言论或话语
- 详细解释
- 漫言指的是毫无节制和目的的言论或话语,没有限制或约束的传播。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人说话没有章法,言辞随意,缺乏逻辑和条理。
- 使用场景
- 漫言一词通常用来批评那些不负责任地说话或胡言乱语的人。它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在辩论、演讲或写作中,来指责那些没有根据或论据的言辞。
- 故事起源
- 关于漫言的故事并没有明确的来源,但它的含义和用法在中国文化中非常常见。这个成语的起源可能与中国古代文化中对言辞和言论的重视有关。
- 词语结构
- 漫言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漫”表示没有限制或约束,而“言”表示言论或话语。
- 例句
- 1. 他的漫言让人难以理解他的观点。2. 她总是漫言不经,从来不考虑后果。
- 记忆技巧
- 记住成语“漫言”的技巧是将“漫”字与“无边际”联系起来,表示没有限制或约束。同时,将“言”字与“言论”联系起来,表示言辞或话语。通过这种联系,可以更容易地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学习更多关于成语的用法和意义,可以阅读成语词典或参考相关的学习材料。此外,还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或参与讨论来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经常漫言无益,老师总是批评他。2. 初中生:我不喜欢和那个同学交谈,因为他总是漫言胡说。3. 高中生:他的漫言让他失去了许多机会。4. 大学生:在辩论中,他的漫言使他失去了辩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