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混浊的河流。特指 黄河 。《史记·苏秦列传》:“天时不与,虽有 清济 、 浊河 ,恶足以为固!” 南朝 齐 谢朓 《始出尚书省》诗:“纷虹乱朝日, 浊河 秽 清济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 河 水浊,清澄一石水,六斗泥……是 黄河 兼 浊河 之名矣。”《朱子语类》卷一三一:“是时已遣 王伦 以二十事使虏,约不称臣,以 浊河 为界。此便是讲和了。”
- 基本含义
- 指水流浑浊、不清澈。
- 详细解释
- 浊河是由“浊”和“河”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形容河水浑浊、不清澈。在引申义上,浊河也可以比喻思想、行为等不清明、不正派。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水质污浊、不清澈的河流,或比喻人的品德、行为不正派、不清白。
- 故事起源
- 浊河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年》中,原文为“浊河之水,不可以清恶臭。”故事讲述了一个国君问郑国的使者为何带来的礼品有臭味,使者回答说是因为君主的河水浑浊,所以带来的礼品也带有臭味。
- 词语结构
- 浊河是一个形容词+名词的结构,其中“浊”表示形容词,意为浑浊;“河”表示名词,意为河流。
- 例句
- 1. 这条河水浑浊如浊河,已经无法用来供水了。2. 他的行为如同浊河一般,不值得信任。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河水浑浊的形象,将“浊河”与浑浊的水流形象联想在一起,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相关成语,如“清泉”、“清澈”等,对比理解其与“浊河”的意义差异。可以了解中国水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了解如何保护清澈的河流。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河水好像浊河一样,看不清底。初中生:这个人的言行就像浊河一样,不值得信任。高中生:他的思想像浊河一样,不清澈透明。大学生:这个公司的经营方式就像浊河一样,不正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