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薄言常用于日常口语交流中,可以用来赞美或者批评别人的说话方式。例如,当有人说话简洁明了时,可以说他“薄言有力”;当有人说话太少、不爱说话时,可以说他“薄言寡语”。
- 例句
- 1. 他的演讲总是薄言有力,让人印象深刻。2. 她虽然话不多,但每次说话都很薄言精当。3. 他在会议上只说了几句薄言寡语的话,让大家很失望。
- 基本含义
- 形容言辞简短、不多。
- 基本解释
(1).急急忙忙。《诗·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高亨 注:“薄,急急忙忙。言,读为焉或然。”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一:“尽日处大朝,日暮薄言归。” 唐 刘禹锡 《送李策秀才还湖南》诗:“忽被戒羸驂,薄言事南征。” 清 方文 《王雷臣待御招同沉仲连李叔则喜而作歌》:“我謁 王公 霜气肃,适有三贤先在屋。薄言取酒御风寒,涓滴纔濡春满腹。”一说为助词。见 清 刘淇 《助字辨略》卷五。
(2).浅薄的话。多用作谦词。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酒失》:“鬢髮班白,幸逢推荐,恩命垂至,自貽颠危,昏昏薄言,罔知攸处。” 宋 梅尧臣 《送王判官同提点坑冶》诗:“聊此陈薄言,忉怛不能重。”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成语的知识,可以学习其他与言辞、说话相关的成语,如“言之凿凿”、“言传身教”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讲解的内容薄言明了,我都听懂了。2. 初中生:他平时不爱说话,总是薄言寡语。3. 高中生:在辩论赛上,他的论点薄言有力,让对方无法反驳。
- 故事起源
- 关于薄言的故事并不多见,但它是一个古代成语,最早出现在《孟子·公孙丑上》这本书中。在这本书中,有一则关于孟子的故事,他当时正在与公孙丑辩论。孟子以简洁明了的言辞战胜了公孙丑,引出了“薄言”这个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薄言”与“简洁”、“明了”等词联系起来进行记忆。也可以通过与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进行对比来记忆,例如“言简意赅”、“言之有物”等。
- 词语结构
- 薄言的结构是“形容词 + 名词”,其中“薄”是形容词,表示简短、不多,“言”是名词,表示言辞、话语。
- 详细解释
- 薄言是一个形容词短语,指的是言辞简短、不多。它常用来形容人说话简洁明了、不啰嗦。有时也用来指批评别人说话太少、不爱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