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惩膺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对违法犯罪、不负责任或有害行为的人进行严厉惩罚,以起到警示和教育的作用。它可以用于讨论法律制裁、纪律执行、教育惩戒等方面的话题。
- 例句
- 1. 他犯了那么大的错误,应该受到惩膺。2. 这个贪官终于被法律惩膺了。3. 他因为不负责任的行为而受到了公司的惩膺。
- 基本含义
- 严厉惩罚,使人痛改前非
- 基本解释
惩罚;讨伐。语出《诗·鲁颂·閟宫》:“ 戎狄 是膺, 荆 舒 是惩。” 马瑞辰 通释:“膺,击也。” 李大钊 《战后之妇人问题》:“他说,惩膺 德国 的横暴,他也认为必要,但不赞成战争。”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三幕:“ 魏侯 常常纠合 关 东诸侯,欲与敝国为难,敝国君长将要加以惩膺。”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惩膺这个成语感兴趣,你可以进一步了解孟子的思想和他对教育的贡献。此外,你还可以学习其他与惩罚、改过自新相关的成语,如“振聋发聩”、“悔过自新”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老师说,我们要对自己的错误负责,犯错了就要受到惩膺。初中生:班主任对我们说,违反校规的行为将会受到严厉的惩膺。高中生:如果不努力学习,将来就可能面临惩膺的结果。大学生:在大学里,我们要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否则会受到惩膺。
- 故事起源
- 据说,惩膺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一个典故。相传,有位叫做孟子的古代哲学家,在一次旅途中经过一个城市,看到城市的牢狱里关押着很多罪犯。孟子问看守牢狱的官员,为什么这么多人被关进来。官员回答说,这些人都是犯了重罪的,需要受到严厉的惩罚才能改过自新。孟子听后深思熟虑,认为惩罚的目的应该是教育和改正,而不仅仅是为了报复。于是,他提出了“惩膺”这个成语,以表达对那些犯错的人进行严厉惩罚的观点。
- 记忆技巧
- 惩膺这个成语的记忆可以通过将“惩”和“膺”两个字的形象联想来帮助记忆。惩字可以联想到惩罚,而膺字可以联想到胸部,将两个字结合起来,形象地表示对人进行严厉打击的意思。
- 词语结构
- 惩膺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惩”和“膺”两个汉字组成。其中,“惩”是动词,表示惩罚;“膺”是名词,表示胸部。整个成语通过“惩”和“膺”两个字的组合,形象地描述了对人进行严厉打击的意思。
- 详细解释
- 惩膺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指的是对人进行严厉的惩罚,以达到让其痛改前非的目的。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对犯错的人进行严厉打击,以使其深刻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并通过惩罚来促使其改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