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寸眸的词语解释
寸眸的意思
拼音:cùn móu    注音:ㄘㄨㄣˋ ㄇㄡˊ
使用场景
寸眸常用来形容人的眼神犀利、目光锐利,表示其洞察力强,能够看穿事物的真相。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赞美某人的眼力、洞察力或者形容某人具有敏锐的直觉。
例句
1. 他的寸眸扫视着周围的每一个细节,没有一丝可以逃过他的眼睛。2. 她的寸眸中透露出一丝狡黠的光芒,显然她已经看穿了我的计划。
基本含义
形容眼神犀利、目光锐利。
基本解释

眼睛的代称。《文选·左思<魏都赋>》:“八极可围於寸眸,万物可齐於一朝。” 李周翰 注:“高臺远视,八极之地可入於寸目。” 清 魏源 《剑阁》诗:“陡然万古奇,森此寸眸仄。”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与眼睛相关的成语,如“目瞪口呆”、“眼花缭乱”等,以扩大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寸眸透露出一丝警惕,看起来很聪明。2. 初中生:老师的寸眸扫视着每一个同学,让我们都感到压力很大。3. 高中生:她的寸眸中透露出一丝冷漠,让人不敢靠近。
故事起源
关于“寸眸”的故事并不多见,但可以通过理解“寸”和“眸”的含义来推测成语的起源。寸眸的形象来源于古人对眼睛的观察和理解,认为眼睛的瞳孔如寸,寸寸皆是智慧和洞察力的象征。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寸眸”与“目光锐利”联想,形象地想象一个人的眼睛犀利地盯着某个物体,这样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词语结构
寸眸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用来形容人的眼神。
详细解释
寸眸是由“寸”和“眸”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寸,指的是长度单位,引申为极小的距离;眸,指眼睛的瞳孔。寸眸合在一起形容人的目光非常锐利,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和细节。
(0)
诗文中出现“寸眸”的诗词

登茅山

久矣厌朝市,心栖岩壑幽。

今朝复何朝,陟此苍峰秋。

玉宇正寥廓,风籁寒飕飗。

平生获壮观,万里供寸眸

烟岚缥缈中,青原间桑畴。

琳宫一何丽,突出寒岩陬。

茅君此仙去,遐想希前修。

胡为尘玉踪,岁月徒悠悠。

何当乘云虬,八表同周流。

念念竟忘言,凝神入冥搜。

彷佛鸾鹤音,还来故山游。

(0)

晨登乐游原望终南积雪

凌晨拥弊裘,径上古原头。

雪霁山疑近,天高思若浮。

琼峰埋积翠,玉嶂掩飞流。

曜彩含朝日,摇光夺寸眸

寒空标瑞色,爽气袭皇州。

清眺何人得,终当独再游。

(0)

同刘遂初修撰周伯温编修任大瞻经历王继志架阁西山行香次遂初韵

仙驭宾天久,衣冠出此游。

祗园金地古,汾水白云秋。

谒拜陪诸彦,跻攀展寸眸

始知山水窟,近在帝王州。

深岫藏青霭,平芜映绿畴。

层台临太液,环海象瀛洲。

粤自遗弓剑,无从望黈旒。

明庭虚次舍,綵缆旧维舟。

陛戟盈千列,灵舆副九斿。

祠官侦伺谨,中使往来稠。

备礼兼今昔,求神遍显幽。

琅函开贝叶,玉瓒荐黄流。

肸蚃人天合,辉光日月侔。

遥看陈羽卫,疑是问龙楼。

花雨缤纷落,香烟泱漭浮。

重关罗虎兕,簇仗拥螭虬。

去去箫声远,微微扇影收。

清都成梦境,尘劫等浮沤。

归径缘湖尾,残阳挂树头。

举杯相慰藉,分席暂淹留。

物色迓行辔,风寒袭敝裘。

回瞻天路永,坐感岁时周。

恋阙惭衰朽,非材堕谬悠。

词休富鸿藻,珍赠若为酬。

(0)

太守召陪诸公游虎丘

海涌一小山,远视如陵丘。

中藏天下奇,岩谷峻且幽。

石壁老万古,剑池照千秋。

蕞尔小吴会,隐然瞰瀛洲。

能令轩冕客,到此忘沉忧。

乐天拥千骑,一月常一游。

高贤爱绝景,尘事莫可留。

我公初下车,明断速如流。

千里满和气,讼庭无系囚。

三英皆肤使,金节憩南州。

同声约真赏,相应如鸣球。

半刺富文雅,嘉宾张与刘。

清晨出西阊,山翠逼兰舟。

耕叟迎彩旆,佳禽和鸣驺。

凭阑共四顾,湖海入危楼。

云低未作雨,万象围寸眸

宪老挥散隶,妙绝与古俦。

河汉淡轻霭,天门跳惊虬。

才名三十年,馀事及银钩。

兹游虽偶然,千载仰芳猷。

日暮下危磴,玉杯相献酬。

一篇间一局,豪放不自休。

乐哉文字饮,相与喜贤侯。

短篇春事胜,可与吴儿讴。

(0)

舟中寄刘昉秀才

东南天阔漾归流,西北云高断寸眸

明月随人来远浦,青山答鼓送行舟。

归心逐梦成鱼鸟,夜汉看星识斗牛。

酽酒开樽谁共醉,清江聊且玩游鯈。

(0)

水云堂

云本无心水自流,龙鳞凤翼此中游。

遂令巫峡桃源景,顿觉收归在寸眸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徐有贞 萧颖士 丘迟 赵执信 卢肇 吴嘉纪 刘凤诰 李冶 李贞 贾谊 何良俊 邵谒 蔡邕 陈东 褚遂良 孔尚任 赵恒 王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