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龙旌的词语解释
龙旌的意思
拼音:lóng jīng    注音:ㄌㄨㄙˊ ㄐㄧㄥ
使用场景
常用于描述人物的威风凛凛、威严无比,也可用于形容事物的威力和威严。
例句
1. 他站在高台上,手持龙旌,威风凛凛。2. 这部电影展现了军队的威严,真可谓龙旌在手,天下我有。
基本含义
指龙旗,也泛指旗帜。比喻权威和威严的象征。
基本解释

(1).画有龙的旗帜。天子仪仗之一。 南朝 宋 谢庄 《侍宴蒜山诗》:“龙旌拂紆景,凤盖起流云。”《敦煌曲子词·望江南》:“每抱沉机扶社稷,一人有庆万家荣,早愿拜龙旌。” 明 王守仁 《登阅江楼》诗:“絶顶楼荒旧有名,高皇曾此驻龙旌。”
(2).画有龙的旗帜。中军帅旗。 唐 卢照邻 《结客少年场行》:“龙旌昏朔雾,鸟阵捲寒风。”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军事、旗帜相关的成语,如“旗开得胜”、“旌旗扬扬”等,可以帮助扩展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手持龙旌,领着我们参观博物馆。2. 初中生:他在演讲时,声音洪亮,威风凛凛,就像手持龙旌的将军。3. 高中生:这位校长严肃庄重,带领学校走向辉煌,真是龙旌在手,天下无敌。
故事起源
《晋书·王恭传》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王恭在战斗中使用龙旌,威风凛凛。后来,人们用“龙旌”来形容具有威严和威力的人或事物。
记忆技巧
可以将“龙旌”与威严和威力联系起来,想象一个手持龙旌的将领威风凛凛的场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词语结构
主谓式。
详细解释
龙旌是古代军队中的一种旗帜,多用来标志将领的身份和军队的威严。成语“龙旌”比喻权威和威严的象征,也表示人或事物具有威严和威力。
(0)
诗文中出现“龙旌”的诗词

登阅江楼

绝顶楼荒旧有名,高皇曾此驻龙旌

险存道德虚天堑,守在蛮夷岂石城。

山色古今馀王气,江流天地变秋声。

登临授简谁能赋?千古新亭一怆情。

(0)

杂曲歌辞.结客少年场行

长安重游侠,洛阳富才雄。

玉剑浮云骑,金鞍明月弓。

斗鸡过渭北,走马向关东。

孙宾遥见待,郭解暗相通。

不受千金爵,谁论万里功。

将军下天上,虏骑入云中。

烽火夜似月,兵气晓成虹。

横行徇知己,负羽远从戎。

龙旌昏朔雾,鸟阵卷寒风。

追奔瀚海咽,战罢阴山空。

归来谢天子,何如马上翁。

(0)

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

帝子升青陛,王姬降紫宸。

星光移杂佩,月彩荐重轮。

龙旌翻地杪,凤管飏天滨。

槐阴浮浅濑,葆吹翼轻尘。

(0)

赋得章华台送刘给事使楚分封

君不见楚王章华初筑时,方城连亘匝天池。

倾天转地起台榭,日月隐蔽星辰移。

皮冠豹舄矜雄武,驰道离宫贮歌舞。

美人争惜颜似花,猛士犹闻力如虎。

只知桂焰薰华屋,不道陂陀生灌木。

簪履无复昔宾游,山川依旧开侯服。

天王汉水起飞龙,赤社灵光照祝融。

已准虞巡觐群后,还循汉策广分封。

乘车远自青霄下,朔雪龙旌飒沾洒。

玉节初分碣石宫,广乐先陈洞庭野。

洞庭潇湘水拍堤,回皋曲岸思凄迷。

啼竹曾缄帝子恨,纫兰欲缀侍臣衣。

侍臣给事明光里,子政才贤时罕比。

已知意气开衡云,还见篇章倾下里。

郢路燕畿万里馀,遥看三户壮黄图。

归来定有兴都赋,岂向荒台怨久芜。

(0)

二月三十日亲统六军徂征漠北

惟天尽所覆,眷命畀我清。

自予莅鸿祚,恒愿销甲兵。

狡焉窥北疆,属国横相撄。

夙昔张挞伐,凶丑皆颠倾。

赦之释不诛,开网全其生。

怙终恣跳梁,边鄙摇群情。

皇皇仁义师,声讨必有名。

春雪洒贝胄,朔风捲龙旌

眷兹貙虎士,金革劳远征。

于铄振我武,赫赫扬天声。

(0)

三月十七日送驾出德胜门

煌煌旄钺发平明,万里河山锦绣迎。

王气浮天随宝纛,虹光拂地护龙旌

玉关指日看归马,青海无波待洗兵。

万姓欢呼传捷报,六军歌舞入瑶京。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石介 陈允平 马祖常 袁凯 汤显祖 卢照邻 赵构 于石 李群玉 刘挚 段克己 张纲 陈孚 戴叔伦 宋之问 曹操 王令 俞明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