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涉历一词常用于形容某人对历史有较深的了解或广泛的涉猎历书。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人的学识广博,对历史事件有深入的研究,或者用于表达对某人的敬佩和赞赏。
- 例句
- 1. 他对历史非常感兴趣,经常涉历各种历书。2. 这位教授涉历广泛,对于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了如指掌。
- 基本含义
- 涉及历史,涉猎历书,对历史有所了解。
- 基本解释
◎ 涉历 shèlì
(1) [experience]∶经过;经历
涉历三载
(2) [smatter]∶涉猎
涉历经史
- 延伸学习
- 如果对历史感兴趣,可以进一步涉猎一些历史书籍或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历史的知识。可以选择从古代历史、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等方面进行学习,拓宽自己的历史视野。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涉历故事书,可以了解到古代的历史事件。2. 初中生:老师说我们要多涉历历史书,才能更好地理解现在的社会。3. 高中生:他在演讲中涉历了许多历史事件,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发。4. 大学生:作为历史专业的学生,我每天都要涉历大量的历史资料,以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
- 故事起源
- 涉历一词的故事起源尚无明确记载,但可以推测其来源于古代士人对于历史的学习与研究。涉历的起源可能与古代士人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有关,认为涉猎历书可以使人更好地了解历史,从而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涉历”与“涉及历史”进行联想记忆。将“涉”与“涉及”联系起来,意味着触及、涉及;将“历”与“历史”联系起来,意味着历史、历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记忆涉历的基本含义。
- 词语结构
- 涉历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涉”和名词“历”组成。其中,“涉”是动词,表示涉及、触及的意思;“历”是名词,表示历史、历书。
- 详细解释
(1).经过;经历。 汉 王符 《潜夫论·劝将》:“故曰兵之设也久矣,涉歷五代,以迄於今,国未尝不以德昌而兵彊也。” 宋 苏轼 《答李琮书》:“涉歷诸夷族帐不少,自来自去,殊无留难。” 郭沫若 《革命春秋》九:“不过我到了后来……都觉得有点失悔,失悔我自己没有去涉历过那一段路。”
(2).犹涉猎。 三国 魏 杜恕 《体论·用兵》:“家有书传,颇尝涉歷。”《魏书·酷吏传·高遵》:“涉歷文史,颇有笔札。” 郭沫若 《创造十年》二:“又于学生所志愿的学科没有涉历,他们总爱选些文学上的名著来做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