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苇索。《后汉书·礼仪志中》:“日夏至,阴气萌作,恐物不楙。其礼:以朱索连荤菜,弥牟蛊钟…… 夏后氏 金行,作苇茭,言气交也。” 汉 应劭 《风俗通·祀典·桃梗苇茭画虎》:“苇茭……用苇者,欲人之子孙蕃殖,不失其类,有如萑苇。茭者,交易,阴阳代兴者也。”《晋书·礼志上》:“岁旦常设苇茭桃梗,磔鸡於宫及百寺之门,以禳恶气。”参见“ 苇索 ”。
- 基本含义
- 指芦苇和茭白。
- 详细解释
- 苇茭是由芦苇和茭白两种植物组成的词语。芦苇是一种生长在沼泽地、湖泊边的植物,茭白是芦苇的幼芽,可以食用。苇茭也可以比喻两种不同的事物。
- 使用场景
- 苇茭常常用于描述两种相似但又有所不同的事物。可以用来比喻两个人或两个事物具有某些共同点,但又有一些区别。
- 故事起源
- 苇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左传》。据说,春秋时期,晋国有个叫茭的人,他非常擅长种植芦苇。有一次,他种植的芦苇长得特别茂盛,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后来,人们就用“苇茭”来形容茭的芦苇。
- 词语结构
- 苇茭属于形容词短语,由两个名词组成,没有动词。
- 例句
- 1. 这两个人就像苇茭一样,有着相似的外表和性格,但在一些方面却有所不同。2. 他们的思维方式虽然有些相似,但在处理问题上却有着苇茭之别。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苇茭的发音与芦苇和茭白的形象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苇茭的植物,上面长满了芦苇和茭白,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组合。
- 延伸学习
- 苇茭是中国文化中常用的比喻手法之一。除了苇茭,还有许多其他的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两种不同但又有共同点的事物,比如“鱼贯而入”、“鸟语花香”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两个小朋友就像苇茭一样,虽然外表不同,但都是好朋友。2. 初中生:这两个球队的风格苇茭,一个注重进攻,一个注重防守。3. 高中生:我们班上的同学就像苇茭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但又都很优秀。